2003年1月1日 星期三

腧穴


腧穴的概念
1、腧穴的名稱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又是針灸臨床的刺激點。
人體的腧穴大多位於筋骨、肌肉之間,與經絡相連,借助於經絡又與臟腑器官相通。所以腧穴是人體經絡、氣血聚集和出入於體表的部位。一般說來,腧穴不是體表上的一個點,而是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部位。腧穴的大小、深淺,主要取決於腧穴處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層的厚薄。因此,身體各個部位的腧穴,有的小些、淺些,如眼部的睛明穴,手指上的少商、少澤穴,足趾上的至陰、隱白穴等;有的大些、深些,如臀部的環跳穴、小腿上的足三裡穴等。
人體上的腧穴名稱,在中文中大多有一定意義。一般是根據腧穴局部的象形、功用,或中醫理論,或當時的解剖知識,或治療效應命名的。
(1) 根據象形命名的腧穴如把肢體的凸出部分比做山、丘而命名為承山、梁丘等;把人體十二經脈比做十二條“水系”,並把肘、膝關節部位視為經脈、經氣會合之處,所以在肘膝關節部位附近的腧穴,多以泉、池、澤、海命名,如尺澤、少海、曲池等。
(2) 根據人體器官的部位或其功能命名的腧穴如耳前的聽宮、眼下的承泣、手心的勞宮、鼻旁的迎香等。
(3) 根據陰陽、臟腑、經絡、氣血等理論命名的腧穴如氣海、血海、三陰交、三陽絡、百會、肺俞、心俞、神門等。
(4) 根據有關的解剖知識命名的腧穴如第7頸椎下的大椎、乳房下的乳根、腕部的腕骨、小腿外側的絕骨等。
(5) 根據治療作用命名的腧穴如治療眼病的睛明、光明,治療喑啞的啞門,治療脾胃疾患的脾俞、胃俞等。
在WHO制定的經穴國際標準中,這些饒有興趣的腧穴名稱被冠之以英文代碼,雖然便於母語為非中文人士的記憶,但也失去了原有的許多資訊。
 2、腧穴的分類
(1) 經穴
經穴是指十四經脈上的腧穴,共有361個穴名,是腧穴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中十二經脈腧穴均為左右對稱的一名雙穴;任脈穴和督脈穴分布於前後正中線上,一名一穴,為單穴。
在十四經脈腧穴中,有許多特殊作用的腧穴。根據它們的分布和主治作用不同,區分為五輸穴、原穴、絡穴、 穴、背俞穴、募穴、交會穴、八會穴和八脈交會穴等。
五輸穴十二經脈在肘、膝以下各有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5種腧穴。它們的次序是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井穴,指經氣始出之處,位於指(趾)端;滎穴,指經氣稍盛,如水之微流;輸穴,指經氣漸盛,如水流注入之處;經穴,指經氣更盛,如水流通行(經過)之處;合穴,指經氣充盛,如水流匯入之處。
井穴一般主治神志病和心下悶滿;滎穴一般主治發熱病;輸穴一般主治風濕痺痛;經穴一般主治咳嗽、咽喉病症;合穴一般主治腸胃等六腑病症。
    原穴十二經脈中的六陽經,在四肢部各有一原穴。六陰經本無原穴,而以輸穴代原穴。原穴對於診察、治療經絡、臟腑的病症有重要作用。
絡穴在四肢部,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使陰經與陽經之間表裡相通;在軀幹部,又有督脈絡、任脈絡及脾之大絡,分布於身後、身前及身側。各絡脈都有一絡穴,總稱十五絡穴。絡穴可治療與表裡兩經相交及其分布部位的病症。
穴 ,間隙的意思,指經氣在深部集聚的部位。在四肢部十二經脈各有一 穴,奇經八脈中的陰維、陽維、陰蹺、陽蹺也各有一 穴,合稱十六 穴。 穴為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其所屬臟腑急性病痛的腧穴之一。
背俞穴臟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相應的腧穴,稱為背俞穴。背俞穴都位於背部脊柱兩側,多與臟腑相近。某一臟腑有病時,常在其相應的背俞穴處出現壓痛等反應。背俞穴對於診治有關臟腑病症具有重要作用。
募穴募穴是臟腑之氣輸注於胸腹部的腧穴。它們的位置多與相應的臟腑相近。如果某臟腑有病時,常於相應的募穴部位出現壓痛等反應。募穴對於診察和治療有關臟腑的病症也具有重要作用。
交會穴經脈與經脈之間常互相會合,其會合部的腧穴稱交會穴,如三陰交即為足三陰經相交會之穴。交會穴大多數分布在頭面、軀幹和四肢上。交會穴一般可主治與數經有關的病症。
八會穴八會穴是指臟會穴、腑會穴、氣會穴、血會穴、筋會穴、脈會穴、骨會穴、髓會穴。八會穴對於治療其相應臟腑器官病症有重要作用。
八脈交會穴八脈交會穴是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在四肢部相交會的8個穴,是臨床治療常用的穴組,如公孫配內關治療心、胸、胃等病症。
(2) 經外穴
經外(奇)穴不在十四經脈上,按WHO制定的國際標準有穴名48個,如頭面部的太陽、印堂等穴,小腿上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的闌尾穴等。
(3) 阿是穴
阿是穴指根據病變的局部或壓痛敏感處來定位的一類腧穴,數量不定。
頭面部常用腧穴名稱及定位
百會:督脈穴。在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四神聰:經外穴。在頭頂部,百會前後左右各1寸,共4穴。
神庭:督脈穴。在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0 5寸。
水溝(人中):督脈穴。在面部,人中溝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為急救要穴。
印堂:經外穴。在額部,兩眉頭之中間。
太陽:經外穴。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睛明:足太陽膀胱經穴。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迎香:手陽明大腸經穴。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地倉:足陽明胃經穴。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頰車:足陽明胃經穴。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中指),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下關:足陽明胃經穴。在面部耳前方,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聽宮:手太陽小腸經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攢竹:足太陽膀胱經穴。在面部,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翳風:手少陽三焦經穴。在耳垂後方,正在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絲竹空:手少陽三焦經穴。在面部,眉梢凹陷處。
瞳子 :足少陽膽經穴。在面部,目外眥旁,眶外側緣處。
聽會:足少陽膽經穴。在面部,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
率谷:足少陽膽經穴。在頭部,耳尖直上入髮際1 5寸,角孫直上方。
頸部常用腧穴名稱及定位
風池:足少陽膽經穴。在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風府:督脈穴。在項部,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天柱:足太陽膀胱經穴。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後髮際凹陷中,約後髮際正中旁開1 3寸。
大椎:督脈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經外穴。在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 5寸。
人迎:足陽明胃經穴。在頸部,結喉旁,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胸部常用腧穴名稱及定位
中府:手太陰肺經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肺的募穴。
羶中:任脈穴。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心包的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腹部常用腧穴名稱及定位
中極: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
關元: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小腸的募穴。
氣海: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 5寸。肓的原穴。
神闕:任脈穴。在腹中部,臍中央。
中脘:任脈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脾的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天樞:足陽明胃經穴。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大腸的募穴。
章門:足厥陰肝經穴。在側腹部,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脾的募穴,八會穴之臟會。
期門:足厥陰肝經穴。在胸部,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肝的募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