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手太陽小腸經 - 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手太陽小腸經脈

小腸經现代医学而言,是位于胃和大腸之间,长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进入小腸,小腸即分泌肠液并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将食物完全融解为细小的分子,最后由小腸壁吸收。但在中医医学中,其所认为的小腸机能则稍有不同。小腸连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态物会进入小腸;小腸門于肚脐以上附近的一个小洞,水份会由此流入膀胱,固态渣滓则进入大腸,而必要养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腸經在消化机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小腸經的机能衰退,会使身体不调和,并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如眼睛带黄。耳朵重听。脸颊、喉咙肿痛。上臂至肘部呈现麻痹、压迫疼痛的症状。头重、头痛的感觉。若小肠经有异常时,压迫后背腰部的小腸俞穴位,会感觉到似乎有硬块。压迫此处真的发现有硬块时,可以刺激小腸經上的穴道,以减轻不愉快的症状。小腸經主要的穴位共有十九个。
小腸經 -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麻筋”就是小腸經的線路,你現在用拳頭打一下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證明您心臟供血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臟已經存在供血不足的情況了。另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測試法,只要行個軍禮,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會不會很鬆弛,鬆弛就是此處氣血供應不足了。這裡正是小腸經,而小腸經是靠心經供應氣血的。
有的人總是愛胸悶、胃堵,還有些人脾氣很急,老是心煩氣躁,動則要與人嚷嚷。這時就一定要按摩三焦經和小腸經。
天天守在電腦旁的朋友們通常都會肩膀酸痛。有的人站起身活動一下,很快就恢復如常;而另一些人則會日漸加重,先後背痛,然後脖子也不能轉側,手還發麻。醫院通常診為頸椎病。其實多數是心臟供血不足,造成小腸經氣血也虛弱了。觀察一下小腸經的走向就會發現,從脖子到肩膀,再從胳膊到小手指,一路下來,正是你平常出現症狀的部位。
有人問,心臟供血不足,為何會影響小腸經呢?這其實是中醫特有的一個概念 表裡關係。心與小腸相表裡,這種關係是通過經絡的通道聯繫起來。如果心臟有問題,在最初的時候,小腸經就先有徵兆了。有的中醫能夠預知你的疾病,那並不是捕風捉影,隨意揣測的(當然總會有這樣的人),而是你的身體已經先告訴他了。所以,他並沒有什麼高明的,更不是什麼巫術,只是你不知道內情罷了。
現在咱們就揭開謎底:肩膀在開始的時候只是酸,酸的意思是氣血不足了,然後是酸痛,酸痛是因血少,進而流動緩慢而瘀滯,不通則痛了。再後來就變得僵硬疼痛了,僵硬是因為血少,血流緩慢,再加上長期固定姿式,血液就停滯在那裡;如果心臟持續地供血不足,那麼停滯的血液就會在原地形成瘀血,沒有新鮮血液的供應,肌肉、筋膜就會變得僵硬,缺乏氣血供養的肩膀就好像缺水少糧的邊關軍隊,抵禦不住外界風寒的侵襲。如果此時睡覺偶遇風寒,哪怕是一點點風,這不過是誘因,你就會落枕。其實落枕哪是當天得的呀,早已醞釀多時了,風只不過是導火索罷了。
有的人不從事案頭的工作,肢體也總是在運動之中,那麼他們心臟供血不足的情況又怎麼考察呢?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我們知道在我們胳膊肘的略下方有一根“麻筋”,小的時候打鬧玩耍經常會碰到它,總會過電般一麻到手。這條“麻筋”就是小腸經的線路。你現在用拳頭打一下這“麻筋”,看看能不能麻到小手指去。如果一麻到底,證明你的心臟供血能力還是不錯的;如果只痛不麻,那你的心臟已經存在供血不足的情況了。另外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測試法,只要行個軍禮,看看上臂靠近腋下的肌肉會不會很鬆弛,鬆弛就是此處氣血供應不足了。這裡正是小腸經,而小腸經是靠心經供應氣血的。
記得有個朋友,總是胸悶、胃堵,尤其是一緊張或看了點文章和電視新聞,就堵得像胸口壓了塊大石頭一樣,呼吸費力。說是精神因素,可實在憋悶得厲害。去醫院檢查,總以為他是胃炎,心臟也查不出任何毛病。於是吃了許多治療胃的藥物,可憋悶還是常常不請自來,去不了根。有一次聚會,他任何東西都沒吃就已經開始胸悶憋氣。我幫他按摩三焦經和小腸經,三焦經只有些酸,可當觸及小腸經上臂的部分時,發現他那裡的肉鬆弛若棉,裡面有許多網狀的粘連的東西,手還沒用多大力,他已經刺痛難當,直叫我輕點。我問:“胸還憋悶嗎?”他驚喜:“奇怪啊,不憋了!胸悶和胳膊還有關係啊!”“是啊,心血不足啊,當然憋悶了!”“可我沒心臟病啊!”我說:“這團肉再松下去,你離真正的心臟病也不遠了!”於是叫他回去好好修理小腸經,幾個月後覆查,那團松松的棉花已經有彈性多了,按摩也不刺痛難忍了,當然最主要的是胸悶對他來說已經是稀客了。
有的人脾氣很急,總是心煩氣躁,動輒要與人爭吵嚷嚷,中醫認為是心火亢盛。由於火氣太大,無處宣泄,就拿小腸經“撒氣”了。結果小腸經就會腫脹、硬痛。順著小腸經就會牽連到耳朵、喉嚨、脖子、肩膀、肘、臂、腕、小手指,造成這些地方或疼痛或麻木。
小腸經就好比一面反映心臟能力的鏡子,通過了解心臟和小腸經的表裡關係,我們不但能預測心臟的功能狀況,還能夠用調節小腸經的方法來治療心臟方面的疾患。所以很多時候,上臂內側松松垮垮的肉不是靠減肥和練習啞鈴彎舉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好好關注你身體裡心臟的晴雨表 小腸經吧!

求醫錄
失望問:我胸悶十幾年了,要是注意力放在別處,就沒感覺;但是一注意到了,就悶。過去在胸部不固定,現在集中在右胸部。胃倒不疼,只是有時有腹滿的感覺。這個毛病十幾年了,也治療不好,真讓人對西醫失望!請問是什麼原因,如何施治?
中里巴人答:做做推腹或用手捏揉一下上臂的小腸經和三焦經走行的肌肉,若疼或刺痛就接著揉,多數胸悶會緩解(個人經驗僅供參考)。三焦是管氣的,胸悶多跟氣有關係,小腸經多和心臟供血有關。不過胸悶也可能是肝氣不疏造成,此時推腹和敲膽經、胃經就會有效。
作者: 中里巴人
 


  1. 起於小指之端
  2. 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
  3.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
  4. 上循臑外後廉
  5. 出肩解
  6. 繞肩胛
  7. 交肩上
  8. 入缺盆
  9. 絡心
  10. 循咽
  11. 下膈
  12. 抵胃
  13. 屬小腸
  14. 其支者,從缺盆
  15. 循頸
  16. 上頰
  17. 至目銳眥
  18. 卻入耳中
  19. 其支者,別頰上[出頁],抵鼻
  20. 至目內_
  21. 斜絡於顴

經穴

起於少澤,止於聽宮,左右各19穴位。
穴名 取法 功能 主治 備注
少澤在小指尺側爪甲角根部,去爪甲角約0.1寸許取穴。增液通乳,清熱利竅熱病、汗不出、中風昏迷、乳汁少、乳癰、咽喉腫痛、目蘙、瘧疾、頭痛、耳鳴、耳聾、肩臂外後側疼痛井穴
前谷在第五掌指關節前尺側,握拳時,當掌指關節前之橫紋頭赤白肉際取穴。疏肝清心,明目聰耳癲狂、癇證、產後無乳、小便赤難、熱病汗不出、瘧疾、目痛、氣出、目蘙、耳鳴、鼻塞、咽喉腫痛、頰腫、頭項急痛、臂痛肘攣、手指麻木滎穴
後谿第五掌指關節尺側後方,第五掌骨小頭後緣,赤白肉際處取穴。清心解鬱,清熱截瘧癲狂、癇證、熱病、盜汗、瘧疾、耳聾、目赤目蘙、目眩、目赤爛、疥瘡、黃疸、頭項強痛、肘臂及手指攣急輸穴
腕骨腕骨前方,三角骨的前緣,赤白肉際取穴。增液止渴,利膽退黃熱病汗不出、瘧疾、消渴、驚風、瘛瘲、黃疸虛浮,耳鳴、目蘙、目流冷淚、頭痛項強、頸項頷腫,臂痛指攣原穴
陽谷腕關節的尺側,當三角骨與尺骨莖突之間凹陷中。清心寧神,明目聰耳熱病汗不出、頭痛目眩、狂癲、耳聾鳴、腰項急、肩痛、疥瘡、生疣、痔漏、瘛瘲、齒痛經穴
養老掌先向下時,在尺骨莖突的高點處是穴;當屈肘掌心向胸時,轉手骨開,穴在尺骨莖突的橈側骨縫中。增液養津,清上明目目視不明、肩背肘臂痛、急性腰疼隙穴
支正腕部陽谷穴上五寸,尺骨掌側緣取穴。疏肝寧神,清熱解表癲狂、易驚、善笑恐悲驚、健忘、消渴、疥瘡、生疣、熱病、項強、肘攣、手指痛、頭痛絡穴
小海屈肘,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果骨果之間取穴。疏肝安神,清熱消腫癲狂、癇證、頭痛目眩、耳聾耳鳴、瘍腫、頰腫、頸項肩臂外後側痛合穴
肩貞肩關節後下方,當上臂內收時,在腋縱紋頭上1寸處取穴。化痰消腫,清熱聰耳熱病瘰癧、耳聾耳鳴、肩胛痛、手臂痛麻、不能舉、缺盆中痛 
臑俞正坐,上臂內收,從肩貞直上,肩胛岡下緣取穴。化痰消腫,疏筋活絡頸項瘰癧,肩臂痛無力會陽維、蹻脈
天宗正坐,在岡下窩中,當肩胛岡中點之下緣下1寸處,或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1/3折點處取穴,正與秉風直對。肅降肺氣,舒筋活絡氣喘、乳癰、頰頷腫痛、肩胛疼痛、肘臂外後側痛 
秉風正坐,在肩胛岡上窩中點,當天宗穴直上,約在肩胛岡中點上緣上1寸,舉臂有凹處是穴。舒筋散風肩胛疼痛不舉,上肢痠麻手陽明,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曲垣在肩胛岡內上端凹陷處,約當臑俞與第二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取穴。舒筋活絡肩胛周圍疼痛 
肩外俞正坐,在第一胸椎棘突下,即陶道穴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的垂直線上取穴。舒筋活絡肩背痠痛,頸項強急,上肢冷痛 
肩中俞正坐,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即大椎穴旁開2寸取穴。解表宣肺發寒發熱,咳嗽、唾血、目視不明 
天窗正坐,平喉結,當胸鎖肌後緣取穴。聰耳立竅,熄風寧神耳聾耳鳴、咽喉痛、頸項強痛、暴喑、中風、癭氣、癮疹、狂證 
天容在耳下方下頷角後與胸鎖乳突肌之前緣間凹陷處取穴。利咽消腫,聰耳降逆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咽中如梗、頰腫、嘔逆吐沫 
顴顟目外眥直下,顴骨高點下緣凹陷處取穴。清熱消腫,牽正鎮痙口眼喎斜,眼瞼瞤動,齒痛,目黃,面赤,_腫唇癰手少陽、太陽之會
聽宮耳屏與下頷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取穴聰耳消腫耳聾、耳鳴、聤耳、齒痛、癲狂、癇證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