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是有关于消化系统非常重要的穴位。是从头部开始,经脖子、胸、腹、下肢以至足尖等,非常长的经脉。消化系统有障碍时,会出现疲劳、身体倦怠、缺乏元气等症状。皮肤没有光泽,显黑、黄。嘴唇容易破裂,有纵形皱纹,唇边容易溃烂。发声无力,发音模糊。精神不振,迟疑不决,闷闷不乐,经常苦恼,因此更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喜吃甜食的倾向。此外,对清淡的食物有偏好,不爱吃油腻的食物。若要长久保持同一姿势,则会坐立难安,无法镇定下来。因为胃经的异常,经常被原因不明的头痛所苦恼。出现前头部和眼睛的疼痛、鼻塞、喉咙痛、腹胀等症状。脚部觉得虚弱、麻痹。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请刺激位于胃经上的穴位,症状就会有显著的改善。胃经是非常长的经脉,但主要的穴位有四十五个。详细情形请参阅图解。
|
手陽明大腸經脈
|
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
敲打胃經和大腸經是預防衰老的祕方
脖子上的皮膚鬆弛了,影響美觀,只要堅持敲打大腸經和胃經,很快就有驚人的改觀。
敲頭與梳頭,經過這樣的“推敲”後,何愁頭髮不濃密與黑呢?
照我這樣去做,臉上怎會還生“斑”和“痘”!
前日與幾個作家朋友在一起小聚,這些墨客們都是李太白的後人,酒後妄語狂言,不醉不解春風。我有醫者身份擋架,得以淺嘗小酌,獨醒旁觀。有位謝頂的兄台,酒已半酣,摟著我的肩膀向我邊敬酒邊說:“鄭老師,您看我,比您還小兩歲,可人家說我像50多歲的,老婆都快不要我了,您得救救兄弟呀!”說得大家哄堂而笑。這時,這裡最年輕的作家張女士向我問道:“鄭老師,我每天都熬夜趕稿子,人家說我最近老多了,您有沒有什麼美容秘法呀?”這是個眼睛大大的、很漂亮的女孩,只是面色有些灰暗。我隨口道:“我有什麼好方法,你們就少喝酒、多睡覺唄!”大家對我的回答都搖頭不滿:“鄭老師不實在,我看您天天半夜在博客上發表文章,可還是滿面紅光地坐在這兒,肯定有什麼妙方,卻讓我們早睡早起!”一句話說得我啞口無言。說實話,夜裡寫文章也是迫不得已,白天事務繁忙雜亂,也就晚上安靜閒暇,但正如吳清忠先生所說,夜裡是人體長氣血、積蓄能量的寶貴時間,什麼功法都無法替代正常的睡眠。我於是對大家說:“我現在也是在揮霍過去積蓄的儲備,哪天用光了,也會衰老得很快。”
他們都不信,有人還從皮包裡拿出了藿香正氣水和大山楂丸給我看:“鄭老師,這是您推薦我們用的解酒藥,還真管用,我們現在比原來更能喝了。”一句話說得我是哭笑不得,我脫口說道:“真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呀!”這時,這裡最年長的羅大哥說話了:“鄭老師,您算說對了,醫者只管治病,至於命,那不是醫生所掌握的,而是老天所控制的。老天讓我們幾位成為文化人,我們要出好的作品,那就得有激情,那就得放浪形骸、無所顧忌。如果整天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規蹈矩平淡一生,只是生活了一天,重複了3萬次,儘管活過百歲,無疾而終,那又有什麼意思呢?我寧願大喜大悲地只活它100天!”他說這話時神采飛揚,不愧是作家,謬論都能說得鏗鏘有力。我雖不贊同,卻也無話反駁。
他又說:“所以,鄭老師,您作為醫者,能讓大家的命運因您而更加精彩,那就是功德無量了。”我這人禁不住別人忽悠,一聽“功德無量”,似乎很神聖,好像已經修成了正果,於是趕緊獻出預防衰老的祕方。其實只是兩個很簡單的小功法,我即使真告訴大家,也不見得能有幾個人堅持做,只是圖個心理安慰罷了。
這就是我的美容祕方。
敲頭與梳頭:用10根手指肚敲擊整個頭部,從前髮際到後髮際。反覆敲擊兩分鐘,然後用10根手指肚梳頭兩分鐘,也是從前髮際到後髮際(一定不能用指甲)。頭上的經絡眾多,有膀胱經、膽經、三焦經、胃經,穴位則有好幾十個。敲、梳以後,通常可以看到滿指油污,這是頭皮內的污濁從穴位和毛孔排出了。如果想加強療效,可以用手掌將兩耳堵住,用雙手食指和中指彈撥後腦,這在古書中叫作“鳴天鼓”,最能怡神健腦。經過這番“推敲”,經絡無阻,血管暢通,何愁頭髮不濃密烏黑呢?
面部皮膚的保養:先用10根手指肚輕輕敲擊整個面部,額頭、眉骨、鼻子、顴骨、下巴要重點敲擊。再用左手掌輕輕拍打頸部右前方,右手掌拍打頸部左前方(手法一定要輕)。然後右手攥空拳敲打左臂大腸經(大腸經很好找,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過來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腸經)。最後換過來左手攥空拳再敲打右臂,每邊各敲打一分鐘(從上臂到手腕,整條經都要敲)。敲打大腸經是因為這條經直通面部兩頰和鼻翼,可以有效防止這些部位長斑生痘。
此外,還有一條更重要的經絡 胃經,也要敲打。從鎖骨下,順兩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一直敲到腳踝,胃經敲打可稍用力。面部的供血主要靠胃經,所以顏面的光澤、皮膚的彈性都由胃經供血是否充足所決定。有人脖子上的皮膚松皺了,影響美觀,其實這不過是胃經的氣血虧虛造成的。只要堅持敲打大腸經和胃經,很快就會有驚人的改觀。
我將這些功法給這些天天趴在電腦前的“靈魂的瘋子們”一一演示,他們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尤其是兩位女作家更是歡天喜地。我也似乎被這種情景所感染,本來沒喝多少酒的,卻不知為何醉意朦朧了。
求醫錄
盼盼問:我38歲開始閉經,現40歲。約32歲開始月經不調,可能是那幾年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加點,又得了一次急性胃腸炎,拉肚子20多天,搞得身體很虛弱。幾年來我一直在中醫治療,可身體還是越來越差,37歲那年來月經大出血,來了近一個月,以後就3個月纔來一次月經,這樣過了一年多就閉經了。在一個教授處看病,做了一個雌激素檢查,看了結果後教授說我不大可能再來月經了。聽說女人沒有了月經很快就會老,我不想這麼快老,中里巴人老師,您認為我還能恢復月經嗎?有什麼辦法可以治好?老中醫說我五臟俱虛,要大補,但一吃補藥我就上火,我吃紅棗、阿膠口服液等都會上火,連一點煎炸食品都不能吃。我經常頭暈、失眠、氣促、臉色暗黃。看了老師這篇文章,我想我可能是腎虛,這兩天試了一下在腎俞拔空罐及按摩太溪穴,另外早晚吃補中益氣丸各10顆。老師我這樣做對不對?不知還有什麼治療方法?補充一下,我還有頸椎病、腰痛(隱隱疼的那種)、尿頻、眼睛脹疼幹澀、有時會耳鳴等毛病。
中里巴人答:聽您所說,氣血雙虧是肯定的,但吃補藥或食品會上火,火有虛火和實火之分,有的是氣足過多而生火,有的則因為陰虧而產生虛火。如果吃東西還生火,很可能是虛,還伴隨經絡有阻塞不通的地方,所以造成補不進去。您可以在飲食調節的同時做一些拔罐與刮痧,主要針對膀胱經、心包經、膽經等,特別是脖子部分的經絡。如果刮不出來痧,說明您氣血太虧,還是先在膀胱經拔罐為主,拔到有瘀紫為好。可能開始拔不出來,不用管,和敲膽經一樣,一周拔2~3次,隔日做(如果有瘀紫要等消失後再做)。如果可以吃牛肉,就吃清燉牛肉,一頓一小碗,一天2次,吃一個月,再配上山楂丸。再常吃些山藥芡實粥。堅持早睡,有個停經的病例是晚上7點就睡覺,一直堅持了兩三個月,月經才恢復的。
您一定首先要放鬆心情,這比吃藥更重要。從您的症狀看,您是屬於脾腎兩虛、肝火又旺的人,如果經常口幹想喝水,可以吃點明目地黃丸、石斛夜光丸,若不愛喝水、小便又少則不能吃。若畏寒怕冷,不想喝水,可服用強腎片、桂附地黃丸。想通月經,必須先使氣血充足才行。紅糖山楂水活血通經效果很好,又很平和,若身體不是過於燥熱還可加上三七粉同服,療效更佳;若能再將腎經的太溪、復溜經常按摩,我想您一定會很快找回健康的感覺。
米堆問:我今年27歲,最近左腳前腳掌很疼,一般的走路都會疼,且蹲下後再站起來左膝蓋也會很疼且沒有力氣。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中里巴人答:後腳跟痛多為腎虛,前腳掌痛通常為胃經氣血不足、血不下行所致。可在腿部整條胃經拔罐或刮痧,並練習跪在稍硬的床上走,還可在左手中指根下一寸範圍內尋找痛點按摩。對腳上的痛點儘量不去直接按摩,在豐隆穴針灸也有特效。
作者:中里巴人
- 起於鼻之交_(鼻梁兩旁凹陷處)中
- 旁納太陽之脈
- 下循鼻外
- 入上齒中
- 還出挾口環唇
- 下交承漿
- 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
- 循頰車
- 上耳前,過客主人
- 循髮際
- 至額顱
-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
- 入缺盆
- 下膈
- 屬胃絡脾
-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
- 下挾臍入氣街中
- 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
- 以下髀關
- 抵伏兔
- 下膝矉中
- 下循脛外臁
- 下足趾
- 入中趾內間(應作次趾外間)
-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
- 下入中趾外間
-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胃經經穴
分佈於頭面部、頸部、胸腹部、下肢的前面外側;起於承泣,止於厲兌,左右各45穴位。
承泣 | 正坐,兩目直視,瞳孔之下0.7寸,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取穴。 | 散風清熱,明目止淚 | 眼目赤痛、迎風流淚、夜盲、眼瞼潤動、口眼歪斜 | 陽蹻、任脈、足陽明之會 |
四白 | 正坐,承泣直下0.3寸,當眶下孔凹陷處取穴 | 散風明目,舒筋活絡 | 頭痛目眩、目赤動、目翳、眼瞼瞤動、目癢、流淚、口眼歪斜。 | |
巨髎 | 目正視,瞳孔直下,與鼻翼下緣平齊處取穴 | 熄風明目、舒筋活絡 | 目翳、鼻衄、齒痛、唇頰腫、瘛瘲、口僻。 | 蹻脈、手足陽明之會 |
地倉 | 巨髎直下,與口角水平的交界點,約口角旁0.4寸取穴 | 散風止痛,舒筋活絡 | 唇緩不收、眼瞼瞤動、口角歪斜、齒痛頰腫、流涎 | 手足陽明、任脈、陽蹻之會 |
大迎 | 在下頷角前下1.寸,當咬肌附著部的前緣,下頷骨上。當閉口鼓氣時,下頷角前下方即出現一溝形凹陷中取穴。 | 熄風止痛,消腫活絡 | 牙關緊閉、口歪、頰腫、齒痛、面腫、唇吻閏動 | |
頰車 | 開口取穴,在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上下齒咬緊時,在隆起的咬肌高點處 | 散風清熱,開關通絡 | 頰腫、痄腮、牙關緊閉、頸項強痛、齒痛、口眼歪斜。 | |
下關 | 在顴骨弓下緣凹處,當下頷骨?狀突的前方,閉口取穴 | 消腫止痛,聰耳通絡 | 齒痛,面疼、耳聾、耳鳴、聤耳、牙關開合不利、口眼歪斜、頰腫。 | 足陽明、少陽之會 |
頭維 | 當鬢髮前緣直上額之髮際角上0.5寸處取穴,距神庭穴4.5寸 | 熄風鎮驚,止痛明目 | 頭痛、眼痛、目眩、視物不明、迎風流淚、眼瞼[目閏]動 | 足少陽、陽明之會 |
人迎 | 與結喉相平,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距結喉1.5寸取穴 | 寬胸定喘、散結清熱 | 頭痛、胸滿喘息、咽喉腫痛、瘰癧、嚶氣、飲食難下 | 足陽明、少陽之會 |
水突 | 在人迎與氣舍之中間,胸鎖乳突肌前緣取穴。 | 肅降肺氣、理氣化痰 | 咳逆上氣、喘息不得臥、肩腫、呃逆、嚶瘤、瘰癧 、咽喉癰腫。 | |
氣舍 | 水突穴直下,鎖骨內側端之上緣,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之外緣處取穴 | 利咽消腫、定喘降逆 | 咽喉腫痛、喘息、呃逆、頸項強痛、嚶瘤。 | |
缺盆 | 乳中線直上,當鎖骨上窩取穴 | 宣散外邪,止咳定喘 | 咳嗽氣喘、缺盆中痛、瘰癧 、腰痛、水腫、汗出寒熱 | 孕婦禁針 |
氣戶 | 在乳中線上,鎖骨中點之下緣,仰臥取穴 | 肅降肺氣、寬胸止痛 | 咳嗽、氣喘、胸脅脹滿、吐血、胸背痛、脅肋痛 | |
庫房 | 在乳中線上,第一肋間隙中,仰臥取穴 | 止咳定喘,寬胸排膿 | 咳嗽多唾沫、氣逆、咳唾膿血、胸脅脹滿 | |
屋翳 | 在乳中線上,第二肋間隙中,仰臥取穴 | 止咳化痰,通調水道 | 咳嗽、氣喘、唾膿血痰、胸脅脹滿、乳癰、皮膚疼痛、身腫 | |
膺窗 | 在乳中線上,第三肋間隙中,仰臥取穴 | 止咳寧嗽,消腫清熱 | 咳嗽、氣喘、胸脅脹滿、乳癰 | |
乳中 | 乳頭正中 | 不刺不灸 | ||
乳根 | 仰臥,乳頭直下,在第五肋間隙中取穴 | 止咳平喘、寬胸增乳 | 咳嗽、胸悶胸痛、乳癰、乳汁少、噎膈 | |
不容 | 仰臥,在臍上6寸,巨闕(任脈)旁開2寸取穴 | 止嘔降逆,和胃平喘 | 腹脹、嘔吐、胃痛、食慾不振、喘咳、嘔血、胸背脅痛 | |
承滿 | 仰臥,在臍上5寸,上脘(任脈)旁開2寸取穴 | 理氣和胃,降逆止吐 |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吐血、食慾不振、喘逆、脅下堅痛 | |
梁門 | 仰臥,在臍上4寸,中脘(任脈)旁開2寸取穴 | 和胃降逆,消積化滯 | 胃痛、嘔吐、食慾不振、大便溏、腹中積氣結痛 | |
關門 | 仰臥,在臍上3寸,建里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健脾和胃,利水消腫 | 腹痛、腹脹、腸鳴泄瀉、食慾不振、水腫、遺尿 | |
太乙 | 仰臥,在臍上2寸,下脘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清心寧神、化痰和胃 | 癲狂、心煩不寧、胃痛、消化不良、吐舌 | |
滑肉門 | 仰臥,在臍上1寸,水分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化痰安神、和胃止吐 | 癲狂、嘔吐、胃痛、吐舌、舌強 | |
天樞 | 仰臥,在臍中旁開2寸取穴 | 升降氣機、斡旋上下 | 繞臍腹痛、嘔吐、腹脹、腸鳴、癥瘕、痢疾、泄瀉、便秘、腸癰、經痛、月經不調、狂言恍惚、疝氣、水腫 | 大腸之募穴 |
外陵 | 仰臥,在天樞下1寸,陰交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理氣止痛、調理月經 | 腹痛、疝氣、月經痛 | |
大巨 | 仰臥,在天樞下2寸,石門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理氣消脹、通腸利水 | 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疝氣、驚悸不眠、偏枯、四肢不用、善驚 | |
水道 | 仰臥,在天樞下3寸,關元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通調水道,調經種子 | 小腹脹滿、疝氣、經痛、妊胎不成、大小便不通 | |
歸來 | 仰臥,在水道下1寸,中極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行氣疏肝,調經止帶 | 少腹疼痛、經閉、陰挺、白帶、疝氣、莖中痛 | |
氣衝 | 仰臥,在天樞下5寸,曲骨穴(任脈)旁開2寸取穴 | 舒肝益腎,調經種子 | 腹痛、疝氣、月經不調、不孕、外陰腫痛、胎產諸疾、陽萎、陰莖中痛 | 衝脈者,會於氣衝 |
髀關 | 仰臥,在髂前上棘直下,平臀橫紋,即與承伏穴(膀胱經)相對處取穴 | 疏通經絡 | 髀股痿痺、足麻不仁、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 | |
伏兔 | 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膝髕外上緣6寸處取穴 | 散寒化濕,疏通經絡 | 腰胯疼痛、腿膝寒冷、麻痺、腳氣、疝氣、腹脹 | |
陰市 | 仰臥,在髕骨外上緣上3寸,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取穴 | 溫經散寒 | 腰腳如冷水、膝腿無力、屈伸不利、寒疝、腰脹腹痛 | |
梁丘 | 仰臥,在膝髕骨外上緣上2寸凹陷處,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取穴 | 和胃消腫,寧神定痛 | 胃痛、膝腫、乳癰、大驚 | 隙穴 |
犢鼻 | 屈膝,在髕骨下方,髕韌帶外側凹陷中取穴 | 消腫止痛,通經活絡 | 膝關節腫痛,腳氣 | |
足三里 | 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脊外側一橫指,屈膝或平臥取穴 | 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氣機 |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泄瀉痢疾、腹痛、胸中瘀血、胸脅支滿、納少、疳疾、喘咳、乳癰、頭暈、耳鳴、鼻塞、心悸、癲狂、恐人將補之、中風、腳氣、水腫、熱病頭重額痛、膝脛痠痛、產婦血暈、喉痺不能言。 | 小兒禁灸三里 |
上巨虛 | 臥位或坐位,在犢鼻下6寸,當足三里與下巨虛連線中點取穴 | 通降腸腑,理氣和胃 | 腹中切痛、痢疾、腸鳴、腹脹、便秘、泄瀉、腸癰、腳氣 | 大腸之下合穴 |
條口 | 仰臥,在犢鼻下8寸,犢鼻與下巨虛連線上取穴 | 祛濕溫經,舒筋活絡 | 小腿冷痛、脘腹疼痛、跗腫、轉筋、肩背痛、麻痺、足下熱、濕痺。 | |
下巨虛 | 在犢鼻下9寸,條口下1寸,距脛骨前脊約一橫指處。當足背屈,穴在脛骨前肌尾端處 | 通降腑氣,寧神鎮驚 | 小腹痛,腰脊痛引睪丸,泄瀉、大便膿血、乳癰、下肢痿痺、驚狂言非常 | 小腸之下合穴 |
豐隆 | 仰臥,在犢鼻下8寸,當條口穴後方一橫指處取穴 | 化痰定喘,寧心安神 | 哮喘、咳嗽、痰多、胸疼、癲狂、善笑、癇症、咽喉腫痛、大便難、頭痛、頭暈、下肢痿痺。 | 絡穴 |
解谿 |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平齊外踝高點,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取穴 | 清胃降逆,鎮驚寧神 | 腹脹、便秘、胃熱譫語、癲狂、頭面浮腫、面赤、目赤、頭痛、眩暈、眉稜骨痛、悲泣。 | 經穴 |
衝陽 | 在足背部,距陷谷3寸,當足背動脈搏動處取穴 | 和胃健脾,鎮驚安神 | 胃脘脹痛、不嗜食、善驚久狂、口眼歪斜、面腫齒痛、足痿無力、腳背紅腫。 | 原穴 |
陷谷 | 在第二、三蹠趾關節後方,二、三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 | 調和腸胃,健脾利水 | 腸鳴腹痛、水腫、足背腫痛、腹脹滿喜噫、面腫目痛、熱病汗不出。 | 輸穴 |
內庭 | 在第二蹠趾關節前方,二、三趾縫間的橫紋頭處取穴 | 和胃健脾,清心安神 | 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熱病、鼻衄、齒痛、口歪、喉痺、喘滿、癮疹、皮痛。 | 滎穴 |
厲兌 | 在第二趾外側,距爪甲角0.1寸許,當爪甲角根部取穴 | 清化濕熱,調胃安神 | 胸腹脹滿、夢魘、癲狂、面腫、口歪、齒痛、鼻衄、鼻流黃涕、髭中瘡瘍、熱病、足脛寒冷、多臥好驚、消穀善飢、惡人與木音。 | 井穴 |
- 起於大指次指之端
- 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
- 循臂上廉
- 入肘外廉
- 上臑外前廉
- 上肩
- 出[骨禺]骨之前廉
- 上出於柱骨之會上
- 下入缺盆
- 絡肺
- 下膈
- 屬大腸
-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
- 貫頰
- 入下齒中
- 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大腸經經穴
起於商陽,止於迎香,左右各20穴位。
商陽 | 在食指橈側,指甲角根部,約去指甲角一分許取穴。 | 泄熱消腫,開竅醒神 | 咽喉腫痛,頤頷腫、下齒痛、耳聾、耳鳴、青盲、喘咳、肩痛引缺盆、熱病汗不出、昏厥、中風昏迷。 | 井穴 |
二間 | 微握拳,在第二掌指關節前緣橈側,當赤白肉際處取穴。 | 清熱消腫 | 喉痺、頷腫、鼻衄、目痛、目黃、齒痛、口乾、口眼歪斜、身熱、嗜睡、肩背痛振寒。 | 滎穴 |
三間 | 在第二掌指關節後方,第二掌骨小頭上緣。 | 泄熱消腫,消滿止泄 | 目痛、咽喉腫痛、衄血、唇焦口乾、嗜睡、腹滿、腸鳴洞泄、手指及手背腫痛。 | 輸穴 |
合谷 | 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約當第二掌骨之中點取穴。 | 清熱解表,明目聰耳 | 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鼻衄、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失喑、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半身不遂、指攣臂疼、發熱惡寒、無汗或多汗、咳嗽、經閉、滯產、胃痛、腹痛、便秘、痢疾、小兒驚風、癮疹、瘧疾。 | 原穴。婦人妊娠可瀉不可補。 |
陽谿 | 腕背橈側,姆指翹起時,當姆短伸肌腱與姆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取穴。 | 清熱安神、明目利咽 | 頭痛、耳聾耳鳴、咽喉腫痛、齒痛、目赤目翳、熱病心煩、癲、狂、癮風、瘡痂、臂腕痛。 | 經穴 |
偏歷 | 側腕屈肘,陽谿上三寸,橈骨外側,當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取穴。 | 明目聰耳 | 目赤、耳聾耳鳴、鼻衄、口眼歪斜、喉痛、癲疾 | 絡穴 |
溫溜 | 側腕屈肘,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陽谿上5寸,橈骨外側取穴。 | 清熱消腫、安神通腑 | 頭痛、面腫、鼻衄、口舌腫痛、咽喉腫痛、吐舌、腸鳴腹痛、癲狂、肩背酸痛。 | 隙穴 |
下臁 | 側腕屈肘,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4寸,橈骨外側取穴。 | 理氣通腑 | 頭風、眩暈、目痛、乳癰、腹痛、飧泄、食物不化、肘臂痛。 | |
上臁 | 側腕屈肘,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3寸,橈骨內側取穴。 | 理氣通腑 | 頭痛、偏癱、腹痛、腹鳴、泄瀉、喘息、手臂肩膊痠痛麻木。 | |
手三里 | 側腕屈肘,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橈骨內方,曲池下2寸取穴。 | 清熱明目,理氣通腑 | 腹脹、吐瀉、齒痛、失喑、頰腫、瘰癧、偏癱、手臂麻痛、肘攣不伸、眼目諸疾。 | |
曲池 | 側腕屈肘,在肘橫紋橈側端凹陷處取穴。 | 散風止癢、清熱消腫 | 熱病、咽喉腫痛、手臂腫痛、上肢不遂、手肘無力、月信不調、瘰癧、瘡疥、癮疹、丹毒、腹痛吐瀉、痢疾、齒痛、目赤痛、目不明、胸中煩滿、鍥蓯、癲狂、瘧疾、善驚。 | 合穴 |
肘髎 | 屈肘,在曲池外上方一寸,肱骨邊緣取穴。 | 疏通經絡 | 肘臂痛、拘攣、麻木、嗜臥。 | |
手五里 | 曲池與肩骨禺的連線上,曲池上三寸取穴。 | 寧嗽止血、化痰消腫 | 肘臂攣急、疼痛、瘰癧、咳嗽吐血、嗜臥身黃、瘧疾。 | |
臂臑 | 曲池與肩骨禺的連線上,曲池上7寸取穴。即三角肌下端肱骨橈側。 | 理氣消痰、清熱明目 | 瘰癧、頸項拘急、肩背疼痛、目疾。 | 手陽明絡之會 |
肩骨禺 | 取穴。 | 散風清熱、消痰止癢 | 風熱癮疹、瘰癧諸嚶、肩背疼痛、手臂攣急、半身不遂。 | 手陽明、陽蹻脈之會。 |
巨骨 | 在肩端上,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凹陷部取穴。 | 理氣消痰、鎮驚寧神 | 瘰癧、嚶氣、驚癇、吐血、肩背手臂疼痛。 | |
天鼎 | 正坐、微仰頭,在扶突穴直下1寸,當胸鎖乳突肌後緣取穴。 | 清熱消腫、理氣化痰 | 咽喉腫痛、暴喑、氣梗、嚶氣、瘰癧。 | |
扶突 | 正坐、微仰頭,在頸部側面,結喉旁開3寸,當胸鎖乳突肌的肌腹中取穴。 | 平喘寧嗽、理氣化痰 | 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暴喑、嚶氣、瘰癧。 | |
禾髎 | 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處取穴。 | 清肺利鼻 | 鼻瘡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渦、牙關緊閉。 | |
迎香 | 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當鼻唇溝中取穴。 | 散風清熱,通利鼻竅 | 鼻塞、鼻衄、鼻淵、鼻息肉、口眼歪斜、面癢、面浮腫。 | 手足陽明之合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