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芒種
|
2009年 芒種
|
2008年 芒種
|
芒種(grain in ear) 是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六月六日前後蓋始於公曆六月五至七日間。太陽到達黃經75°時開始。《通緯‧孝經援神契》:“小滿後十五日,鬥指丙,為芒種,五月節。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農曆書記載:“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就是說,芒種節氣是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由於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 來越低。農諺“芒種忙忙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霉,所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在我國的江西省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瀰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種節氣裡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間管理,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惱怒憂鬱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通洩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洩。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這裡給朋友們介紹幾種藥浴的方法,所謂藥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藥物的湯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湯藥,以蒸氣沐浴方法或燻洗全身或患病局部,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藥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國由來已久。據載,自周朝開始流行就用香湯浴潔身,宋明期間,這種香湯浴傳入民間,便出現了專供人們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漸形成了一種習俗。人們擇日選用不同的藥浴潔身、防病。如春節這天用五香湯沐浴,浴後令人遍體馨香,精神振奮;農曆的二月二,古人稱之為“中和節”,民間曰為“龍抬頭”的這一天,多取枸杞煎湯沐浴,可令人肌膚光澤,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湯洗浴,是為疏風氣、驅瘴毒、滋血脈。到了清朝,藥浴不僅作為健身益壽的方法,而且廣泛用于治療和康復疾病。
在藥浴的過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溫熱作用)外,主要是藥物對人體的影響。藥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過體表和呼吸道粘膜進入體內,根據不同藥物的組方,可起到舒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祛濕止癢等功效。
藥浴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浸浴、燻浴、燙敷,作為保健養生則以浸浴為主。
浸浴的具體方法,以五枝湯(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為例:先將等量藥物用紗布包好,加十倍於藥物的清水,浸泡20分鐘,然後煎煮30分鐘,再將藥液到入浴水內,即可浸浴。有條件的可每日一次,這種藥浴方法適用全身浸浴液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選擇美容護膚方:綠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裝紗布袋煎湯浸浴,可使容顏、肌膚白潤細膩,體香驅邪。
飲食調養方面,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呂氏春秋 - 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須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還是體內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在細胞間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能抑制病變,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老年朋友來說,多吃瓜果蔬菜,從中攝取的維生素C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還能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這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保持人體大便通暢,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預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腸癌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我們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年齡大者,活動量小,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吃甜食過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宜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由此可見,飲食是養生防病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段。因此,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洩,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經期或產後期間,雖天氣漸熱,也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其它疾病。
芒種養生食療
土茯苓生熟地豬肉湯
生地性涼,味甘,入心、肝、腎經,既能涼血,又能滋陰,具清熱滋陰、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熟地性味屬甘、微溫,作用於心、肝、腎經。具有補血養陰、補精益髓、滋腎養肝之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腰膝酸痛、遺精盜汗、頭暈心悸、打失眠、眼花、脫發、肺節核、糖尿病等症。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熟地有強心作用,能調節血壓、小劑量使血管收縮,大劑量使血管擴張。熟地還可調節血糖、保護肝臟,對風濕、類風濕、傳染性肝炎、濕疹、神經濟性皮炎有顯著效果。而土茯苓性平, 味甘、淡, 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的功效, 對腳氣、筋骨攣痛及疔瘡等皮膚病有效。。此方為滋陰、涼血、清熱、解毒、去濕等作用。而豬肉選擇方面,不宜選擇盡瘦,應選擇半肥瘦的豬踭肉,有潤膚化燥的作用。
材料:
土服苓三至四兩、生地一兩半、熟地一兩半、豬踭肉連皮十二兩(亦可用豬或瘦肉代替)
土服苓三至四兩、生地一兩半、熟地一兩半、豬踭肉連皮十二兩(亦可用豬或瘦肉代替)
製法:土服苓、生地、熟地洗淨;豬踭肉洗淨飛水;所有材料一齊放進瓦煲內, 加入清水4000毫升(約16碗量), 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改用中火繼續煲,約煲1個半小時即可飲用, 此量可供3-4人飲用。
木棉花生地土茯苓煲瘦肉湯
夏天雨水多,下雨後四周濕濕,皮膚也容易引起濕疹。同時,有些人身體較燥熱,在天氣轉變時容易受到外感而出現「蕁麻疹」,即俗稱「風疹塊/ 風癩」。煲以下的湯水可作預防之效。生地有清熱涼血的作用, 土茯苓、木棉花可清熱去濕, 陳皮健脾理氣、燥濕化痰,加上滋陰有益的瘦肉煲出來的湯水可清熱涼血、祛濕解毒的功效, 對皮膚瘡癤、濕疹有一定的療效功用。
材料:生地黃一兩、土茯苓一兩、木棉花一兩、陳皮一角、瘦肉六至八兩
做法:陳皮洗乾淨浸軟,刮去果皮瓤;瘦肉洗乾淨飛水;生地、土茯苓、木棉花、分別洗乾淨,所有材料連同瘦肉一齊放進瓦煲內, 加入適清水3000毫升,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改用中火繼續煲約1個半小時左右,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雲苓土茯苓薏米鯽魚湯
雲苓土茯苓薏米鯽魚湯鮮美可口,且具有祛濕解毒、除煩利水之功效。現時一陣烈日暴曬,一陣傾盆大雨的天氣,易使人濕困雙足,濕毒侵犯肌膚,非常適合常飲此湯,且老少皆宜。
雲苓性平,味甘、淡,功在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我國歷代醫家都重用雲苓,在清代的宮廷保健中,雲苓更是倍受器重,慈禧太后常用的16個補益養生方中,共有64味中藥,用得最多的就是雲苓。在我省的養生藥膳湯水中,它也是使用最多的藥材之一。因其健胃利濕的功效,尤適宜於濕重的南方天氣使用。土茯苓亦是性平,味甘、淡,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的功效,對腳氣、筋骨攣痛及疔瘡等皮膚病有效。薏米性涼,味甘、淡,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常用於洩瀉,風濕關節伸屈不利,水腫、腳氣、淋濁等症。土茯苓和薏米都是廣東養生調理湯水中常用中藥。
材料:雲苓25克、土茯苓、薏米各20克,鯽魚1條(約500克),豬瘦肉250克、生薑3片。
製法:雲苓、土茯苓、薏米分別洗淨,並稍浸泡;豬瘦肉洗淨飛水;鯽魚宰洗淨,去腮和臟雜、鱗, 置鑊中慢火煎至微黃, 濺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 武火煲沸後, 改用文火煲1個半小時, 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4人飲用。
蠍子淮山雲苓豬瘦肉湯
此時人們常感到濕重脾虛腰酸麻痺,蠍子和中藥淮山雲苓煲豬瘦肉氣味清潤可口,具祛濕健脾活絡的功效,為老少皆宜的靚湯。
蠍子為近年廣東各大酒家佳肴美湯的主料之一。中醫認為蠍子有息風止痛、活絡除濕的功效,可食藥兩用,是治療風濕、類風濕、心臟病、支氣管哮喘、高血壓以及各種癌症的輔助食療品。淮山是性味平和的補益藥物,有健脾胃,補肺氣,益腎精,滋養強壯的功效,能除寒熱邪氣,長志安神,助五臟,長肌肉,止洩痢,化痰誕,因而最適宜於身體虛弱,精神倦怠,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慢性腹瀉,遺精盜汗,虛勞咳嗽,婦女白帶,夜多小便和糖尿病患者食用。雲苓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能,主治脾氣虛弱,倦怠無力,食少便溏,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腫脹悶。三者配合豬瘦肉為湯,更能祛濕邪、活經絡、健脾胃的功效。
材料: 蠍子30克、淮山40克、雲苓25克、蜜棗4個、豬瘦肉500克、豬碎骨500克、生薑3片。
製法: 蠍子用塑膠袋裝著,放進熱水中燙約5分鐘,取出洗淨;各藥物洗淨,稍浸泡;豬瘦肉、豬碎骨洗淨飛水,肉整塊不刀切,骨用刀背敲裂,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3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飲用。
蠍子土茯苓煲草龜
蠍子,在北方又稱為蠍虎子,近年來已廣泛用于菜餚或入湯羹。中醫認為它可食藥兩用,且有息風止痙、活絡除濕、消腫解毒、化瘀止痛、降血壓、平氣喘等功效,是治療風濕、類風濕、心臟病、支氣管哮喘、高血壓以及各種腫瘤的輔助食療品。土茯苓是廣東民間在春濕日常用于煲湯祛濕的中藥,如《本草綱目》謂之能“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利關節,止洩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所謂童龜可用小草龜。合而為湯能祛濕濁、解邪毒、養陽氣。
材料:蠍子25克、土茯苓40克、草龜1~2只、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製法:蠍子用塑膠袋盛裝,倒入開水燙後,去除腸雜和刺,洗淨;土茯苓洗淨;草龜請售者宰洗淨;豬瘦肉洗淨飛水。所有材料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食鹽便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