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 (Cold dews)



2010年 寒露
農曆 二零一零年九月初一庚寅 虎
公曆 2010年10月8日星期五 寒露
2009年 寒露
農曆 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己丑 牛
公曆 2009年10月8日星期四 寒露
2008年 寒露
農曆 二零零八年九月初十戊子 鼠
公曆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寒露
寒露(Cold dews) 是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每年的10月8日-9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95°為寒露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人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指將欲凝結的寒涼露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通緯-孝經援神契》:“秋分後十五日,鬥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結也。”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涼爽。
史書記載“鬥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結,故名寒露。”“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由於寒露的到來,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以確保體內的生理(陰陽)平衡。   祖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之陽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也就時說,秋季養生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相應,“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幹、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古人雲:“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幹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郁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我在多年的臨床診療中發現,每到氣候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因為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於形成血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我建議大家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寒露養生食療
甘蔗粥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材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通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玉竹粥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適用於糖尿病或高熱病後的煩渴、口幹舌燥、陰虛低熱不退;並可用于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的輔助食療。
材料:玉竹15~20克(鮮品用30~60克) 、粳米100克 、冰糖少許
做法:先將新鮮肥玉竹洗淨,去掉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後去渣,或用乾玉竹煎湯去渣,入粳米,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後放入冰糖,稍煮一二沸即成。 【用法】每日2次,5~7天為一療程。
P.S.:胃有痰濕致胃部飽脹、口膩多痰、消化不良、不喜歡水、舌苔厚膩者忌服。

 
沙參粥
功效:主治 潤肺,養胃,祛痰,止咳。適用於肺熱肺燥,乾咳少痰,或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咽幹,或熱病後津傷口渴。
材料:沙參15-30克、粳米1-2兩、冰糖適量。
做法:先取沙參15-30克,煎取藥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入冰糖同煮為稀薄粥。或用新鮮沙參30?60克,洗淨後切片,煎取濃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用。 
P.S.: 沙參粥可連用3-5天為一療程,煮沙參粥時應稀薄,不宜稠厚。對受涼感冒引起的傷風咳嗽患者忌食。

生地粥
功效:有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陰虛潮熱、盜汗、久咳、咳血、食少、消瘦、熱症心煩、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難消等症。以上所述的秋天喝粥的確有益於健康,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熱藥膳於身體很有好處。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贊譽。如《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參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材料:生地黃25克、粳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生地黃25克(鮮品)細切時,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約半小時後,潷出汁,再復熬一次;合併藥液濃縮至約100毫升,備用;將75克粳米淘洗時,煮成白粥,趁熱時摻入生地汁攬勻,食時可加白糖少許調味。

黃精粥
功效:補脾胃,潤心肺。適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飲食減少、肺虛燥咳,或乾咳無痰、肺癆咳血。  
材料:乾黃精10-30克或新鮮黃精30-60克,粳米、白糖
做法:選用乾淨的黃精10~30克,煎取濃汁時去渣;或用新鮮黃精30~60克,洗淨後切成片,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時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