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脾與西醫的脾
民眾對中醫的「脾」所代表的意義恐怕並不陌生,因為舉凡小兒的食慾不振、面黃肌瘦、長期腹瀉等症狀,家長們都會要求中醫師,開一點「開脾」(台語)的中藥。由此可知,中醫的「脾」與消化功能關係密切。
中醫的「脾」與西醫的「脾臟」,定義上可是不大相同的喲!西醫的「脾臟」,即「SPLEEN」,它能抓住循環中衰老的紅血球,再加以破壞清除,另外,脾臟也是人體的一個備用的造血工廠。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臨床上也觀察到大多數長壽的人瑞,他們的脾胃功能和食慾,確實是比那些多病的老人好。因此讀者如果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首先,一定要調養好自己的「脾胃」。
中醫的「脾」除了與消化有關之外,還有那些功能呢?中醫的「脾」如果出毛病,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呢?
中醫的「脾」除了與消化有關之外,還有那些功能呢?中醫的「脾」如果出毛病,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呢?
「脾」主運化、主統血
脾具有掌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送各種營養物質的功能,以及水液的吸收、運送和排瀉,即是「主運化」。什麼是「脾主統血」呢?除了有生血的功能之外,尚有控制血液在血管內運行,不致於滲漏到血管之外,或出現在其他不該出現的地方。
當「脾主運化」的功能不好時,身體便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痛、腹瀉、水腫、婦女白帶過多、疲倦、消瘦等諸多症狀,日久之後,更容易產生貧血、心悸、頭暈目眩、血枯經閉、四肢冰冷、臉色不佳、久瀉脫肛、子宮、胃以及其他內臟下垂等情形。
如果「脾主統血」的功能出現障礙,病人會發生便血、尿血、吐血、牙齦出血、皮下出血和經血過多等現象,例如罹患消化道出血、某類的血液疾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和某些血管疾病。
如果「脾主統血」的功能出現障礙,病人會發生便血、尿血、吐血、牙齦出血、皮下出血和經血過多等現象,例如罹患消化道出血、某類的血液疾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和某些血管疾病。
「脾」主肌肉與四肢
臨床發現病人因為營養不良、重症肌無力或是一些肌肉萎縮症的原因,造成病人肌肉消瘦、痿軟無力時(中醫稱為痿症),這時應用「脾主肌肉與四肢」的理論,給予病人服用健脾的藥物,可以獲得一定的療效。
「脾」主口與唇
因此發生「脾虛」時,則口腔淡而無味;「脾胃有積熱」則口苦、口酸、口臭、口腔潰瘍;「脾胃濕熱」則口中發甜,舌苔變厚而且帶有黏膩澀滯的感覺。所以脾不只與味覺有關,還與嘴唇的顏色和潤澤程度有關,當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嘴唇自然紅潤有光澤;如果脾不健運而且氣虛血少,那麼嘴唇的顏色自然蒼白不好看。
憂思可以傷「脾」
大家都聽過「身心症」這個名詞,意思是說,情緒上的問題與身體上的症狀會互相影響。中醫老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發現當病人過度煩惱或憂慮時,會使得人體的氣機不順,引起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調,造成食慾不振、胸悶、腹脹、頭痛、兩太陽穴的地方緊繃、脖子僵硬、肩膀酸痛、咽喉堵塞並有有異物感等。
由此可知,消化功能只是中醫「脾」的一小部份作為,事實上中醫的「脾」,是一個多功能的臟器,它還包括西醫的胰臟以及神經、精神、血液、循環、內分泌等系統的部分功能。
中醫把「脾」的理論區分的這樣詳細,是與其用藥治療的分類有關,其中也有一些很先進的理論,是西方醫學目前還沒有思考到的。例如很多婦女常常會有白帶的困擾,尤其是吃了一些寒性的蔬果後,透明的白帶會更加明顯,但是給婦產科醫師檢查之後,並沒有發現有發炎的現象,此時給予健脾利濕的中藥,常能有很好的療效。其他如小兒的食欲不振,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大人的功能性腹瀉,一些不明原因的肌肉萎縮或肌肉無力的患者,運用健脾的理論,常能大有斬獲。
作者:陳維苓 中西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