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氣虛症候群


很多人身體虛弱希望調養身體,經中醫師診斷之後告訴您『氣血不足』哦!『氣血不足』到底是什麼?這是很多病人心中的疑問,在中醫學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今天的重點倒是放在氣不足,也就是『氣虛症候群』。
「氣虛」不是單指「疲倦」而已,他是一組症候群,也就是很多相關症狀的綜合體,可以表現為全身或某一臟腑機能衰退的現象,臨床以少氣懶言、語聲低微、疲倦乏力、自汗、活動勞累時諸症加劇、舌淡、脈虛無力等為主要症狀。造成氣虛的原因很多,如久病、重病、或勞累過度而使元氣損耗,或因先天不足,後天飲食失調,營養缺乏而使元氣生成匱乏,以及由於年老體弱,精氣不足等因素,均可導致氣虛。
氣虛症候群只是一個概略性的診斷名詞,臨床上還可以再細分為:

一般氣虛:主要症狀有全身疲乏無力、精神不濟、懶得說話、講話有氣無力、自汗(在不熱的環境裡,白天坐著不動也會不斷冒虛汗)、懶得活動、舌質淡胖嫩、脈虛弱無力。
肺氣虛:主要症狀中以呼吸短促,沒力氣說話,講話聲音不宏亮等較為突出,併有慢性咳嗽、咳痰、容易感冒,某些型的鼻子過敏、氣喘等症。
心氣虛:主要症狀中以心悸怔忡(正常人於休息狀態不會察覺自己的心跳,但這類的病人連在休息狀態中,都會覺得自己的心臟像是做了很劇烈的運動,快要跳出胸口無法平靜下來)、氣短等症為主,併有脈結代(把脈時心跳不規則),或遲或數,但虛軟無力、心神不寧等症。
脾胃氣虛:主要症狀中以面色痿黃、精神疲憊、四肢倦怠、食慾減退等症為主,併多伴有脘腹賬悶、消化不良、大便像鴨糞般及中氣下陷脫肛、尿液頻數等症。
腎氣虛:主要症狀中以面色蒼白或灰滯、頭暈目眩、耳鳴耳聾、併有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尿有餘瀝或失禁、遺尿或小便解不出來、性機能減退等症。
   有些嚴重的病人會發生數個臟腑同時氣虛的情形,像是心脾氣虛、脾腎氣虛等。「氣虛」繼續嚴重下去,會變成「氣下陷」。「氣下陷」簡單來說,不僅氣不足,還合併臟腑升舉無力的現象,這些症狀常常表現在某些器官的下垂,像是胃下垂、子宮下垂、膀胱下垂、腎下垂,亦即維繫這些器官的韌帶鬆弛無力。
   中國醫學強調「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就是說當人開始有外邪侵入的時候,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正氣不足,就像同一辦公室的朋友,會生病的老是那幾個人。因此想要保有健康的身體,最好先照顧自己的「氣」,免得「氣虛症候群」選上您。


陰虛與老化


大家對「氣虛」、「血虛」耳熟能詳,可能比較少聽到「陰虛」、「陽虛」這樣的診斷名詞,中醫的「陰」、「陽」講的是什麼東西呢?中醫把對人體具有推動、溫煦作用的氣,稱之為「陽」,像是心臟推動血液循環的動力一樣;而把對人體具有營養、滋潤作用的物質稱之為「陰」,例如唾液、汗液、組織液、淚液、皮脂腺分泌、關節液…等,因此「陰虛」顧名思義,就是「陰」的虛損,會呈現組織乾燥、腺體萎縮、局部脫水等情形。
人體老化有幾個指標可供參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脫水,皮脂腺分泌也會減少,身體含水量會下降,女性可以由50%下降到40%,因此皮膚暗沉、乾燥脫皮、萎縮起皺紋、毛髮分叉乾澀、眼睛乾燥、關節潤滑液不夠造成屈伸不靈活、脊椎椎間盤含水量下降,使得身高也變矮。
因此治療「陰虛症候群」,可以改善身體脫水、乾燥、延緩老化的速度,很多讀者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是脫水,那麼就多喝水好了,為什麼還要服用中醫的滋陰藥?我想深受其苦的「陰虛」病人,一定會告訴你,我喝了很多水,只是一直上廁所,乾燥有病變的部位,仍然像沙漠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依中醫的觀點而言,「陰虛」還會做更詳盡的分類,例如眼睛乾澀屬於肝陰虛;陰道萎縮乾燥、退化性關節炎屬於腎陰虛;口腔乾燥屬於脾胃陰虛;乾咳少痰屬於肺陰虛;心悸失眠屬於心陰虛…等。
臨床上中醫師會根據不同的診斷,給予不同的滋陰藥,可以有效的治療到所需要的標靶器官,從而改善病情,常用的滋陰藥有石斛、玄蔘、沙蔘、龜甲、鱉甲、東洋蔘、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楮實子、山茱萸、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等。補陰的中藥成方,有左歸丸、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甘露飲、補肺阿膠湯、天王補心丹……等;補陰的食物,有黑豆、桑椹、檸檬、愛玉、白木耳、百合、燕窩……等,但不同的病人,要用什麼種滋陰藥?又劑量該如何掌握?需要服用多久?是否需要配合別種類的中藥?都該和中醫師討論過後再服用。

陰虛體質虛火旺


陰虛體質即俗稱「虛火旺型」的體質,常見於小兒與老人身體虛弱卻容易出汗的患者,此外也好發於夜貓族、更年期症候群、「腦神經衰弱症」等精神官能症,和一些風濕免疫疾病的患者。這類體質的人常會因工作壓力太大或思慮過度,導致面容憔悴、咽乾口燥、嘴唇火紅、皮膚乾燥、食慾不振、形體消瘦、難以入眠、嘴巴破舌頭乾燥、心煩心悸、頭暈耳鳴、手足心熱、多汗等,或便秘尿黃等症狀。
常見到陰虛體質的患者亂補一通,越補越糟糕,不是吃黃耆、當歸,就是吃十全大補湯,再不然就是吃四物湯,越補虛火越旺,原來中醫的虛證分為氣虛、陽虛、陰虛、血虛等,前面講的黃耆、當歸、十全大補湯、四物湯,只能補氣、補血和補陽,沒辦法補陰,甚至會加重虛火的病情,無怪乎病人自己亂補,越補虛火越旺!那麼正確的方式該怎麼補呢?一般來說,陰虛體質適合選用具補陰功效的中藥進補,如石斛、玄蔘、沙蔘、龜甲、鱉甲、東洋蔘、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楮實子、山茱萸、天門冬、麥門冬、五味子……等。
補陰的中藥成方,可選用左歸丸、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甘露飲、補肺阿膠湯、天王補心丹……等;補陰的食物,有黑豆、桑椹、檸檬、愛玉、白木耳、百合、燕窩……等,如果和補陰中藥製成藥膳常吃,就可以改善陰虛體質,如果已經這樣吃,還是沒辦法改善自己的病情,最好請中醫師診治才好。
小秘方――吃什麼好呢?
何首烏雞
何首烏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塊根,因炮製方法不同,在商品上有「生首烏」及「製首烏」之分。生首烏,即新鮮的何首烏經曬乾切片而成;製首烏,是取用首烏片加上黃酒與黑豆汁攪拌混合,經反覆蒸曬至黑色而成。生首烏有解毒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來治療身體上的癰疽瘡瘍,以及淋巴腺的疾病等,此外生首烏的瀉下作用比較強,可以治療便秘,因此生首烏比較不適合用來當藥膳,想要拿來做藥膳最好選擇製首烏。
製首烏可以促進血液的新生,為補陰虛養血調經之要藥,可以治療面色萎黃、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失眠、月經異常或月經量過多等。此外也有補腎填精的效果,因此可以治療腰膝酸軟、盜汗遺精、腦神經衰弱、鬚髮早白等症狀,所以有抗老化的作用。另外還有強心、降膽固醇等作用。
做法與用量:
何首烏30公克,雞半隻,燉湯服用即可。

你怕冷嗎?談陽虛症候群


略懂中醫的人,大概對「氣虛」都不陌生,氣虛就是身體處於製造能量不足的狀態,其表現有頭暈、容易疲勞、四肢無力、講話沒有力氣,甚至懶的說話,常上氣不接下氣,尤其是爬樓梯、運動時更為明顯。但是什麼叫做「陽虛」?可能很多人就沒聽過這種診斷名詞,其實就是台語俗稱的「冷底」。氣虛若不治療,可進一步導致陽虛,陽虛是身體能量更加不足的狀態;「陽」就是太陽、陽光,讀者可以想像寒冬之季,太陽不出來時是不是感覺會更冷?故其表現除了以上氣虛的症狀外,還加上明顯的怕冷,或身體其他局部病灶有冰冷的現象,例如胃部寒冷容易腹瀉、四肢冰冷、腰部涼涼的、膝蓋冷冷的、月經來時下腹部冰冷、頭部怕吹風等。
寒流來襲,溫度驟降,每個人都會覺得寒冷,這是正常的。所謂病態性的怕冷,是指比一般人對寒冷的反應更嚴重,例如有些人在冬夜腳底冰冷一整晚都無法入睡,那就太影響生活品質了。通常怕冷人也經常怕風,無風時也常覺得寒冷。怕冷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增加衣物即可消失,它常是身體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治療著重在改善身體機能低下的狀態。
如果平時怕冷又怕風,容易感冒受涼,身體較弱,易出虛汗,受冷則面色淡白,手腳常是冷的,稍微活動就氣短無力,冬日未到就穿起厚重的衣服,舌苔薄白,脈虛弱,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治療可以選用十全大補湯、玉屏風散等服用一段時間,以增強體表的防禦功能。
年紀較大的人和個別年輕人也特別怕冷,以腰背部最為明顯,並易見腰酸腿痛或足跟痛,手腳涼甚或經痛、陽痿早洩、頻尿、夜尿多等,舌苔薄白、舌質淡,這是腎陽虛的表現,治療應溫補腎陽為主。但治療這種怕冷症狀不是短時間即能生效的,要比較耐心地好好調理。
 
有的人只出現手腳冰涼,而無其他全身症狀,這常與外界氣溫有關。得暖後即可好轉或消失。這是由於體虛,感受寒邪,使血脈轉行不暢所致,治療應養血散寒,例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等。總之,中醫師治療「陽虛」,會再仔細判斷部位和臟腑,提出最適合個人的治療模式。


作者:陳維苓 中西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