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從「燥」「熱」之辯說起 - 嚴耀堅中醫師 - 2009年3月27日


從「燥」「熱」之辯說起 -  嚴耀堅中醫師 -  2009年3月27日


有很多病人問我:「醫師我吃高麗參,鹿茸這些東西會燥嗎?」我回答他道:「從你偏熱的體質看來,應當產生的,是熱而不是燥。」從這段真實而經常重複出現對話中,我們可以發覺,一般市民對中醫的基本知識存在着某程度的誤解。這裏大家誤解的,是中醫學上「燥」與「熱」的定義。

在中醫醫學英語中,「燥」的英文是 dryness,「熱」(火)則以heat(fire)來代表。大家看到 dryness 這個字,絕對不會與熱 heat 混淆,那為什麼部分人會將「燥」與「熱」搞錯了呢?我想與我們經常說的字眼「燥熱」有關。燥熱、燥熱說多了,湊在了一起,市民大眾就覺得它們是同一樣東西。然而在中醫理論裏,燥與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述病人所擔心的「燥」,是屬於內燥症的範圍內,而燥症的表現主要是乾燥不潤,如皮膚乾燥甚至破裂、脫屑,口唇、鼻孔、咽喉的乾燥痕癢,舌苔乾燥、口渴飲水、毛髮乾枯無光澤、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

但是,從他想服用的藥物性質和他的體質來說,服用後對其影響將會是「熱」的產生,猶如是火上加油。「熱」的臨床主要表現為怕熱、面赤、口渴喜冷飲、小便短而黃赤,大便秘結,也可產生頭痛、耳鳴、喉嚨腫痛、流牙血或鼻血、唇口糜爛,甚至引起心煩、失眠、生暗瘡等。

表現明顯不同

從兩個病因的性質和臨床表現來看,燥與熱有少許相似的地方,但是仔細比較下,燥與熱有明顯不同的表現。

燥症的性質是以乾澀、易傷津液(體內正常的水液)為特點,而且燥易傷及肺。在中醫理論裏,肺同時控制着水液的代謝、皮膚與毛髮的滋潤程度,因而影響皮膚及毛髮的乾枯和潤澤。燥傷及肺時,就會出現乾咳少痰或痰粘難咯的表現。

另一方面,熱為陽邪,除了傷及津液外,還耗損體內的氣,因此出現怕熱,面紅赤的一派熱象。火熱有燃燒向上的特性,火熱之邪傷害人體時可見頭痛、耳鳴、咽喉腫痛、流牙血、口腔潰瘍等症狀。熱邪還可擾亂心神,使患者狂躁不安、失眠心煩。火熱之邪入侵人體的血液後,可聚結於局部,腐蝕血肉而繼發為瘡瘍癰腫等化膿性皮膚炎症。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回想自己曾經發生的症狀,吃了溫熱性質的食物或者藥物後出現在身體的表現,就能正確分辨燥與熱的區別。

知道了燥與熱的分別又怎麼樣?能正確的分別燥與熱是非常重要的,中醫講求辯證論治,不同的證型須使用不同藥物治療。若病人表現的是熱證,需要用清熱的方劑,如黃連解毒湯;如表現的是燥證則需服用滋養潤燥的劑型,如增液湯。

六淫本為六氣

倘若熱證病人只是使用了滋養潤燥的藥物,對祛除其熱症幫助不大。相反地,對燥證的病人使用了清熱的法則,那麼就會對身體攻伐太過,損傷元氣。了解基本的證型分別,就能為身體選擇適合的食物和補品。

以上所講的燥和熱都是屬於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內生五邪」(five endogenous factors)【圖下左】,此外還有內風、內寒、內濕,它們都是由內而生,與外感之邪有性質上的相似,卻有病因上的區別。

燥和熱除了用來描述內在病因,亦可指稱外在病因。中醫將外感歸納為「外感六淫」(six exogenous factors)【圖下右】,意思是六個外在的致病因素。它們分別為風 wind,暑 summer heat,濕 damp,燥 dryness,寒 cold,熱 heat(火 fire)。它們都有各自的獨特定義和性質。六淫本為六氣,是指風、暑、濕、燥、寒、熱六重自然界的氣候,這六種正常的氣候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人體是無害的。


六氣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但是當氣候變化發生了異常,超過了一定限度,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的變化過於驟急,如突然變得很冷或者突然變得很熱,都會使身體不能與之相適應,導致疾病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的六氣,就成為了六淫。六淫是超限度的六氣,「淫」是太過,侵淫之意,泛指反常的意思。

識別「內生」「外感」病證

這裏舉個例子來識別「內生」病證和「外感」病證。因為自身體質的關係而進食了高麗參、鹿茸這類溫熱補益藥後,所產生的是「內熱症」,得自內生五邪中的熱。至於因感受了秋天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分,而覺得口乾咽燥的,則是「外燥症」,得自外感六淫中的燥。

內生五邪和外感六淫為中醫學中基本的病因辯證屬性,每個病因證型都具有其獨特的性質和臨床表現,它們指導着病理的分析和臨床用藥。

中醫學是具有完整理論的科學,理論清晰並不含糊,但在現代社會上,我們成長的環境學習和接觸到的是以解剖學為基礎出發的現代生理學和現代醫學。對於以中國古代文化哲學為基礎理論的中醫學的理解並不深,甚至產生了某程度上的誤解,所以會容易把中醫學的一些概念模糊化了。

我希望日後有更多機會將正確的中醫學知識帶給大家,讓各位在生活上、食療上、保健品的選擇上,可有更完整的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