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耳鳴耳聾非不治之症 - 嚴耀堅中醫師 - 2009年7月17日



耳鳴耳聾非不治之症 -  嚴耀堅中醫師 -  2009年7月17日


每次的文章都是談治病的東西,你們會看膩了嗎?有發悶發呆的感覺嗎?所以我這次想介紹、教授你們如何能為自己或別人製造耳鳴。方法一:連續數天通宵達旦地工作或玩樂,夜寐,甚或不眠不休。方法二:在強烈的噪音環境下工作而不佩戴耳罩。方法三:在的士高強勁的喇叭旁不停跳舞。方法四:強暴地直接向耳朵處掌摑。以上幾種方法都是在臨床上筆者親身接觸過,能快速讓現代人產生耳鳴的方法,效果顯著。

使用了以上的方法後,本來一點耳鳴都沒有的你,去到稍安靜的地方,就會發現自己的耳朵有像鐘鳴聲,或像固定電話沒有放好一段時間後所發出的長鳴聲。就是嗚……嗯……

大部分的患者,耳鳴通常是個警號,發生了耳鳴後,患者慢慢就會自覺聽力開始下降,繼而蘊釀耳聾的產生。出現這種情況就如使用了方法一,也是大部分耳鳴患者的病發經過。筆者其中一個病人就是個拼命三郎,他不光是工作認真,每每廢寢忘餐地工作,徹夜未眠;對娛樂也是一絲不苟,追看連續劇一刻不放鬆,午夜不寐。結果耳鳴為他響起了身體衰退的警號。


打耳光致失聰


方法二和三的使用者,我想大家都能猜到前者是在聲音過大的環境下辛勤勞動的人民,而後者是喜愛夜店玩樂、放鬆自我的時尚朋友。兩者都是因較長時間與噪音接觸而產生耳鳴的。

大家有聽過愛迪生的故事嗎?他在火車上做實驗,結果被列車長發現了,給打了一個重重的耳光,結果造成一邊耳朵失聰了。我的病人中,有位老教授也因在舊社會重視體罰的管教模式下,給媽媽打了個耳光,因此漸漸開始耳鳴,繼而自二十多年前開始單側耳聾了。當然耳聾也可突發性出現,如受爆震的刺激後,耳朵就會突然聾閉,聽不到聲音。

耳聾耳鳴是耳科難治症之一,其預後與病程、年齡、治療是否及時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病程短、年輕患者經過及時適當的治療,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恢復聽力,耳鳴減輕或消失,預後較好;若病程較長及年齡較大者,往往較難恢復全部聽力,且可能有頑固性的耳鳴。

那麼,到底能治否?答案是……可以的。拼命三郎本來是治療以眩暈為主的椎動脈型頸椎病,在治療幾次後,他告訴我其實他還有耳鳴,並有聽力下降,高頻率的聲音都聽不到。於是我在他原本的針灸處方中加上了治療耳鳴耳聾的主穴聽宮、聽會、翳風、暈聽區,由於他在辯證上屬於腎精虧損型,並配上了腎俞、關元。


講究辯證論治

一個星期後,他復診時告訴我耳鳴減少了。第二個星期復診時,他略帶興奮地告訴我他能再次聽到女兒房間的鬧鐘「嗶嗶」聲響鬧了。他跟我說自聽力低下後,他連鑰匙掉到地上也不知道,別人告訴他,他才察覺。電話的來電也是靠震動的功能來提示。他的說話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聽力下降對他造成的不便,他聽力的恢復也使我內心有著莫名的喜悅……

另一個病例也是來自老教授的故事,其實老教授第一次找我看病,就是想治療他的耳聾問題。他坦誠地敍述他耳鳴耳聾發生的經過後,還告訴我西醫已將其病診斷為神經性耳聾。他焦急地問我:「我的耳朵還能救嗎?」我給他肯定的答案:「當然可以!」給老教授問聞問切四診後,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和病史,辯證為氣血虧虛型,在使用主穴的基礎上,我為他配上了足三里、氣海、脾俞、腎俞。

剛開始治療的一個月內,每次詢問老教授關於耳朵的情況,他都表示沒有多大的改善,還說:「不要急,我想我是有好轉的,但還是不那麼明顯,不能確定療效。」在之後的治療上,我再配上健側耳部的主穴,加強療效。教授莫名其妙得問我:「我右耳沒有問題啊,為什麼要針呢?」我回答道:「健側的穴位可以治療患側的疾病,就如針灸經典歌訣《標幽賦》所說,『左有病而右畔取。』」

再過了一個星期後,老教授主動地告訴我:「我的耳朵能聽到樓下的門鈴響了,能聽到床頭鬧鐘的嘀嗒嘀嗒的秒針行走聲音了。」老教授還建議我提醒以後接觸到的患者,要及早治療,他跟我說,他相信若他更早接受治療,他的耳朵應恢復得更好,就能挽回二十多年的聽力了。
治療耳聾耳鳴,無論在針灸或是用藥都需要講究辯證論治。在臨床上常見的的證型有:

一、腎精虧虛型:耳鳴如蟬,晝夜不息,安靜時尤甚,聽力逐漸下降,或見頭昏眼花、腰膝酸軟、虛煩失眠、夜尿頻多、髮脫齒搖。治療方藥宜用耳聾左磁丸加減。

二、氣血虧虛型:每遇疲勞後,耳鳴耳聾加重,或見倦怠乏力、聲低氣怯、面色無華。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薄、心悸失眠。治療方藥宜用益氣聰明湯加減。

三、肝火上擾型:耳鳴如聞潮聲或風雷聲,耳聾時輕時重,多在情志抑鬱或惱怒後加重。伴有口苦、咽乾、面紅或目赤,尿黃、便秘、夜寐不寧、胸脅脹痛、頭痛或眩暈。治療方藥宜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患者本身也可應用引導法,輔助治療。

營治城郭法:以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做十五分鐘左右。

除耳鳴功:平坐伸一腿屈一退,橫伸兩臂,直竪兩掌,向前若推門狀,扭頭項左右各七次。

鼓膜按摩法:以手食指或中指置於外耳道,輕輕按捺,兩側各按捺十五至三十次,每日三次。具有引動氣血流通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