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養生法 - 楊力醫師
《易經》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叫做“天人合一”,就是說天和人是相應的,主要是人與天地相應。 那麼“天人合一”的理論對我們的養生又有什麼指導意義呢?
《黃帝內經》有一句話叫作“天地合氣,命曰人”。 意思是說,人是天地的氣組成的,人體的物質基礎都來自天地,所以人的一切都離不開天地。 既然如此,人的養生當然也不能離開天地了。
養生要順應天地,本質上就是說人必須要順應這個天時地利的變化,順著這個變化,養生就成功就健康,若是違背天時的陰陽氣化這個規律,你的健康就要受到影響。 那麼,怎麼樣來順應天地呢? 當中有些什麼奧秘呢? 其中一個就是陰陽運行的規律,就是陰陽氣化的規律,在一天當中、一年當中,陰陽的氣化,都追究一個規律——“陽長陰消,陰長陽消”,也就是陰陽不停地在變化的規律。 我們養生就要順應這個規律來進行。
第二個就是氣機升降的規律,子時則氣升,午時氣就開始降了,夏天是氣機升得最高的時候,冬天是氣機降得最低的時候。我們養生當中,在一天當中、一月當中、一年當中,都不能離開這個氣機升降這個理論。
第三個規律就是,天地氣化是有開的時候,也有閉的時候。 大自然的氣機有開有合,那麼我們養生就要跟著它,它開的時候我們開,它合的時候我們合。
什麼時候開? 比如春分的時候就應該開。 有一句話叫“開天門”,天門打開了,春天來臨,陽氣就開始生,天氣就開始漸暖、晝漸長,這就叫做開天門;到了夏天,大自然都是處在生髮和葉的時候,那人也一樣,是身體活動最旺盛的時候;到了秋分的時候,大自然的氣機就要關了,就要“入地戶”了,就是開始收了;而到了冬天,經過了大半年的活動,冬天就開始儲藏了。就開始保養了,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如果我們今年不保養,明年就沒足夠的氣供給我們了。
跟著自然學養生,順自然而行
人一生才有幾十年,就是人類的整部歷史也沒有多少年,可是大自然的形成,到今天能夠有這個陰陽協和的狀態,是不知多少億年,積累了多少經驗,才保存下來的,它給我們帶來的經驗豐富而又寶貴,我們能不學它嗎? 學習自然,跟隨自然,順天而行,這就叫做天人合一。
《易經》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叫做“天人合一”,就是說天和人是相應的,主要是人與天地相應。 那麼“天人合一”的理論對我們的養生又有什麼指導意義呢?
《黃帝內經》有一句話叫作“天地合氣,命曰人”。 意思是說,人是天地的氣組成的,人體的物質基礎都來自天地,所以人的一切都離不開天地。 既然如此,人的養生當然也不能離開天地了。
養生要順應天地,本質上就是說人必須要順應這個天時地利的變化,順著這個變化,養生就成功就健康,若是違背天時的陰陽氣化這個規律,你的健康就要受到影響。 那麼,怎麼樣來順應天地呢? 當中有些什麼奧秘呢? 其中一個就是陰陽運行的規律,就是陰陽氣化的規律,在一天當中、一年當中,陰陽的氣化,都追究一個規律——“陽長陰消,陰長陽消”,也就是陰陽不停地在變化的規律。 我們養生就要順應這個規律來進行。
第二個就是氣機升降的規律,子時則氣升,午時氣就開始降了,夏天是氣機升得最高的時候,冬天是氣機降得最低的時候。我們養生當中,在一天當中、一月當中、一年當中,都不能離開這個氣機升降這個理論。
第三個規律就是,天地氣化是有開的時候,也有閉的時候。 大自然的氣機有開有合,那麼我們養生就要跟著它,它開的時候我們開,它合的時候我們合。
什麼時候開? 比如春分的時候就應該開。 有一句話叫“開天門”,天門打開了,春天來臨,陽氣就開始生,天氣就開始漸暖、晝漸長,這就叫做開天門;到了夏天,大自然都是處在生髮和葉的時候,那人也一樣,是身體活動最旺盛的時候;到了秋分的時候,大自然的氣機就要關了,就要“入地戶”了,就是開始收了;而到了冬天,經過了大半年的活動,冬天就開始儲藏了。就開始保養了,為來年的春天做準備,如果我們今年不保養,明年就沒足夠的氣供給我們了。
從臟腑上講,生氣和春天是應於我們的肝,所以,我們春天要養肝;夏天是應於我們的心,所以,夏天著重養心;那麼秋天呢,秋天要養肺;冬天開始藏了,要養腎。 講這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一年四季你不能都是開的,還要有休息的時候。 大自然很聰明,我們養生就學著大自然就行了,這個大自然是多少萬年才形成的這麼一個天地,它不是那麼容易來的,它的經驗比我們人要多不知多少億倍。 人一生才有幾十年,就是人類的整部歷史也沒有多少年,可是大自然的形成,到今天能夠有這個陰陽協和的狀態,是不知多少億年,積累了多少經驗,才保存下來的,它給我們帶來的經驗豐富而又寶貴,我們能不學它嗎? 學習自然,跟隨自然,順天而行,這就叫做天人合一。
十二時辰的日養生
在上午的時候,是陽長陰消,陽氣是升的時候,我們藉助這個天機,補給溫陽的藥,就比在其他時候給藥效果要倍增;相反在傍晚氣降的時候,陰長陽消,我們補給養陰的藥,效果就比其他時候好。 十二時辰養生,可以幫助我們解毒,可以幫助我們養生,幫助我們預測疾病,幫助我們醫療,還可以幫助我們吃藥。
十二時辰對應十二臟腑的養生法則
現在我們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而在古代人們則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所以日養生也叫 12時辰養生。12時辰和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這]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依照怎樣的次序鍛煉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
子時 - 睡覺保護陽氣
半夜23點到1點的時候叫子時,這個時候是一天當中太極生命鐘的陰極,按照陰陽消長的規律,這個時候陰氣是最重的,而陰是主睡眠的,那麼我們就要遵從這個陰陽的消長規律,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處於熟睡的狀態。大家注意,不是這個時候我們才上床,而是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已經處在熟睡狀態了。那麼什麼時候該上床呢?應該在10點半左右。
子時的時候,是膽經值班。膽氣在一陽生的時候,是剛剛長出來的陽氣,還很微弱,我們要特別保護這個陽氣,應該怎麼保護呢?最好用睡覺來保護,所以夜半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應該睡覺。這時候要開始養陽氣,而養陽氣要從微小的時候就要保護它。
丑時 - 肝經造血時間
丑時是1點到3點的時候,是肝經值班。肝經是主生發的,這個時候的陽氣比膽經值班的時候要生得大一點了。肝臟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行,所以半夜裡,千萬別去酗酒,千萬別沉迷於遊戲了。這個時候人體得休息,肝還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愛熬夜的人,因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給它喘息的機會,自然就容易發病。
寅時 - 號脈的最好時機
夜裡3點到5點是什麼時候呢?這時候叫做平旦。因為此時天氣要開始平衡了,陰陽開始平衡了。此時肺經值班。此時,天剛剛亮,這時候中醫號脈是最準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你的脈硬不硬,脈硬呢,40歲以上的人要考慮是否得了高血壓;二三十歲的如果脈緊,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還可能是有焦慮症。又緊又硬的脈叫做弦脈,如果是弦脈就要考慮你是不是有高血脂、動脈硬化了。
卯時 - 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此時是大腸值班的時候,它是早上5到7點鐘。12時辰養生有個重點,就是卯時起床後要喝一杯空腹水,有便秘的人這樣做就可以幫助你減輕便秘。因為大腸在此時精氣開始旺盛,大腸一鼓動,再加上你的水的幫助,大便就下來了,就能幫助你解毒。要知道大便裡的毒占人體所有毒的50%。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卯時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發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時機。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寅時肺氣實了,卯時才能正常地大便。
辰時 - 早餐營養要均衡
到辰時的時候,是胃經值班了。這個時候是7到9點,7點鐘我們要吃早飯了,而這個時候是胃經值班,所以,胃在此時是最容易接納食物的。早餐一定要有動物蛋白,要有一味葷,比如說你鹹菜就泡飯就不行,得加上一點有動物蛋白的東西,要有一點肉,或者雞蛋。
巳時 - 工作學習的第一個黃金時間
接下去上午9到11點是巳時,這時是脾經值班的時候。脾經是主消化的,這個時候,它要吸收營養。而這個時候也是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人的一天當中的第一黃金時間,是老人鍛煉身體的最好時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時候,也是上學的人效率最高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吃好早飯,保證脾經有足夠的營養吸收,這樣,大腦才有能量應付日常的運轉。
午時 - 睡好午覺養陽氣
午時11點到1點的時候,是心經值班。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心經值班的時候我們要吃午飯、睡午覺,因為按照太極陰陽氣化規律,這個時候陽氣最旺。《黃帝內經》說,陰是主內的,是主睡覺;陽是主外的,主蘇醒。午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我們吃完午飯稍事休息繼續工作,這個時候也出效率。陽虛的人這個時候就要好好地睡上一覺,最養陽氣。那麼陽氣不虛也不盛,正常的人怎麼辦呢?我們午時只需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養養我們的心經。因為我們的心臟很累,除非你身體很強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覺,一般的話我們還是要睡午覺。
睡午覺要平躺,這樣可以讓大腦和肝臟得到血液,有利於大腦養護。《黃帝內經》有一句話,叫做「臥,則血歸於肝」。你要平躺,這樣血液才養肝。肝臟對人體有個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你睡午覺起來以後,肝臟就可以把血液輸送到你的大腦,保證你的工作效率,所以午覺最好要平躺。平躺還有一個什麼好處呢?就是保護你的頸椎、你的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樑,一天到晚地撐著身體,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紀老的人,骨頭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頸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會兒,長此以往,你就不會得腰椎增生、頸椎病,也不會得坐骨神經痛等病,所以午時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時 - 保護血管多喝水
午時過了以後,1點到3點,就到了未時,這時小腸經值班。小腸經把食物裡的營養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裡邊,血液裡邊就滿滿當當的,就像上下班時候街上的車,十分擁擠。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這是用來稀釋你的血液。因為人體這個時候血液營養很高,很黏稠,所以要稀釋血液,這樣才能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申時 - 工作學習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未時過了就到申時了。下午的3點到5點之間,大家要注意了,這是我們的第二個黃金時間。這個時候小腸經已經把中午飯的營養都送到大腦了,大腦這時候精力很好,要抓緊工作,提高效率。
酉時 - 預防腎病的最佳時期
那麼到了酉時,也就是傍晚的5點到7點,這時候是腎經值班,我們要再喝一杯水。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幫我們把毒排掉,還可以清洗你的腎和膀胱,讓我們不得腎結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腎炎。
戌時 - 工作學習的第三個黃金時間
再往下,到了7點到9點,此時是心包經值班。心包經值班的時候呢,我們的心氣比較順了。這個時候是我們一天當中的第三個黃金段,這個時間你可以學習,可以去散步去鍛煉身體。但是,當心包經值班時間快結束時,可能是你散步回來以後,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讓你的血管保持通暢。
亥時 - 準備休息
然後就到了亥時,亥時就是晚上的9點到11點,這時候應該休息,準備睡覺,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這都是最佳時間。到10點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
到此為止,12時辰養生就全部介紹完了。它的規律就是要按照經絡和臟腑,還有陰陽氣化來進行養生。我總結了一首歌訣,有助於您更好地遵照12個時辰來養生。
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
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
辰時看書戲幼孫,巳時入廚當灶君;
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
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戶外看流雲;
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好養神;
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
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
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
十二時辰的防病吃藥方法
上面我們講了在一天當中應當怎樣結合十二時辰安排我們的養生活動。 下邊,我們再來結合十二時辰的規律講一講疾病的防治,主要是按照怎樣的時間吃藥的問題。
午時要預防腦出血
子午這兩個時間,是陰陽偏執的時候,午時是陽氣最重的時候,還是氣機升降升得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在這個時候有高血壓的病人,不能喝酒,也不能生氣,也不能用重力。 因為這個時候是陽氣之極,也是藥之極、氣升之極。 要是違反了這個規律,很容易得中風以及出血的病,比如鼻出血、眼尾出血、腦出血。 所以上午10點鐘的以後,尤其在夏至前後,有高血壓的人必須要吃降壓藥。
子時提防心髒病
在子時的時候恰好和午時相反,這時是陰極的時候,是氣降極的時候。 子後則氣升,午後則氣降,從午時開始氣就降了,降到陰極的時候是降到最低的時候。 那麼有氣虛的人,容易在這個時候氣透;腎病不好的人,容易在這個時候出事;心髒病不好人,容易在這個時候猝死;低血糖的人,容易在這個時候發病。 所以,我們在吃藥時就該提前吃藥,這樣才能安然的度過子時。
卯時注意五更瀉——治療腎陽虛
另外,在卯時和酉時這兩個時辰,按理來說,是陰陽平衡的時候,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有陽虛病人和陰虛的病人,這兩個時候就出問題了。
有這麼一個案例,有一個人來我這看病,他面黃肌瘦,說拉肚子,斷斷續續的有半年了。 我問他,你什麼時候拉,幾點鐘?是不是每天天剛亮你都是要拉肚? 他說是,就是每天早不拉晚不拉,天剛剛亮的時候就拉肚子。 我給他的診斷是“五更瀉”。卯時的時候會拉肚子,這是陽虛的表現。 我給這個病人開了一副“附子理中湯”,吃了以後就好了。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卯時的時候是早晨5—7點鐘的時候,是天剛亮的時候,本來應該是陰陽平衡的,但是這個病人陽虛,陽不能跟陰平衡,所以卯時的時候他的陽虛就表現出來了,就會拉肚子。 這叫“五更洩”。 就是每天早晨天未亮之前即腸鳴泄瀉,也叫“晨洩”。 致病原因主要是腎陽虛,命火不足,不能溫養脾胃,所以也叫“腎洩”。 平時飲食也可適當補充改善畏寒體質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鵝肉、鴿肉、蝦、枸杞、韭菜、羊腎、核桃、黑豆、栗子。 與此同時,煲湯時適當放一點胡椒、炒菜稍微放點辣椒和生薑,這都有利驅寒保暖。 我開的藥把他的陽補上來了,陽和陰平衡了,他就不拉肚子了。 而且我給他開的這副藥附片用得很重。 因為附片這個藥,是我們養陽氣的冠軍。 附子這味藥生長在高寒山區,因此它具備有抗寒的能力,有溫正陽氣的能力,溫正陽氣就能抗寒,這味藥可以說,凡是陽虛的人吃下去,效果一定是最好。 但是有一點,附子它有毒,不過有毒也不怕,我們只要掌握一個問題就可以避免中毒了。 這就是,在煎藥時,你要先煎這味藥。 我們去正規藥店買藥時,附子這藥也是單獨裝包的。 買回來,把它先煮一個小時,煮到用筷子一夾就爛,一嚐不麻,這時就沒毒了。 這時再加入其他藥方,一起煮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喝了。 如果附子藥量在10克以內,是煮一個小時,而如果是30克以上,則一定要在開水里先煎兩個小時以上,才能放其他的藥。
酉時注意肺病——主治肺陰虛
酉時的時候又是怎麼情況呢? 酉時本來也應該是陰陽平衡的,但是很多病在這個時候就發作。 曾經有一個病人來找我,這個人的臉瘦瘦的,臉紅的像胭脂,還在不停的咳嗽。 一把脈,細瘦無力。 舌頭有點紅,還口乾。 他自己描述說,他一到傍晚這個時候就發燒,手心腳心燙。 我懷疑他是肺結核,讓他去化驗,結果果然是肺結核。 我的根據是,酉時這個時候陰陽應該平衡,他卻是陰虛,而肺結核的表現就多為肺陰虛,所以,他八成就是得了肺結核。
這就是根據十二時辰給藥的科學。 比如,在上午的時候,是陽長陰消,陽氣是升的時候,我們藉助這個天機,補給溫陽的藥,就比在其他時候給藥效果要倍增;相反在傍晚氣降的時候,陰長陽消,我們補給養陰的藥,效果就比其他時候好。 十二時辰養生,可以幫助我們解毒,可以幫助我們養生,幫助我們預測疾病,幫助我們醫療,還可以幫助我們吃藥。 所以,十二時辰的養生,對我們的生活非常的重要。
午時要預防腦出血
子午這兩個時間,是陰陽偏執的時候,午時是陽氣最重的時候,還是氣機升降升得最高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在這個時候有高血壓的病人,不能喝酒,也不能生氣,也不能用重力。 因為這個時候是陽氣之極,也是藥之極、氣升之極。 要是違反了這個規律,很容易得中風以及出血的病,比如鼻出血、眼尾出血、腦出血。 所以上午10點鐘的以後,尤其在夏至前後,有高血壓的人必須要吃降壓藥。
子時提防心髒病
在子時的時候恰好和午時相反,這時是陰極的時候,是氣降極的時候。 子後則氣升,午後則氣降,從午時開始氣就降了,降到陰極的時候是降到最低的時候。 那麼有氣虛的人,容易在這個時候氣透;腎病不好的人,容易在這個時候出事;心髒病不好人,容易在這個時候猝死;低血糖的人,容易在這個時候發病。 所以,我們在吃藥時就該提前吃藥,這樣才能安然的度過子時。
卯時注意五更瀉——治療腎陽虛
另外,在卯時和酉時這兩個時辰,按理來說,是陰陽平衡的時候,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有陽虛病人和陰虛的病人,這兩個時候就出問題了。
有這麼一個案例,有一個人來我這看病,他面黃肌瘦,說拉肚子,斷斷續續的有半年了。 我問他,你什麼時候拉,幾點鐘?是不是每天天剛亮你都是要拉肚? 他說是,就是每天早不拉晚不拉,天剛剛亮的時候就拉肚子。 我給他的診斷是“五更瀉”。卯時的時候會拉肚子,這是陽虛的表現。 我給這個病人開了一副“附子理中湯”,吃了以後就好了。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在卯時的時候是早晨5—7點鐘的時候,是天剛亮的時候,本來應該是陰陽平衡的,但是這個病人陽虛,陽不能跟陰平衡,所以卯時的時候他的陽虛就表現出來了,就會拉肚子。 這叫“五更洩”。 就是每天早晨天未亮之前即腸鳴泄瀉,也叫“晨洩”。 致病原因主要是腎陽虛,命火不足,不能溫養脾胃,所以也叫“腎洩”。 平時飲食也可適當補充改善畏寒體質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鵝肉、鴿肉、蝦、枸杞、韭菜、羊腎、核桃、黑豆、栗子。 與此同時,煲湯時適當放一點胡椒、炒菜稍微放點辣椒和生薑,這都有利驅寒保暖。 我開的藥把他的陽補上來了,陽和陰平衡了,他就不拉肚子了。 而且我給他開的這副藥附片用得很重。 因為附片這個藥,是我們養陽氣的冠軍。 附子這味藥生長在高寒山區,因此它具備有抗寒的能力,有溫正陽氣的能力,溫正陽氣就能抗寒,這味藥可以說,凡是陽虛的人吃下去,效果一定是最好。 但是有一點,附子它有毒,不過有毒也不怕,我們只要掌握一個問題就可以避免中毒了。 這就是,在煎藥時,你要先煎這味藥。 我們去正規藥店買藥時,附子這藥也是單獨裝包的。 買回來,把它先煮一個小時,煮到用筷子一夾就爛,一嚐不麻,這時就沒毒了。 這時再加入其他藥方,一起煮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喝了。 如果附子藥量在10克以內,是煮一個小時,而如果是30克以上,則一定要在開水里先煎兩個小時以上,才能放其他的藥。
酉時注意肺病——主治肺陰虛
酉時的時候又是怎麼情況呢? 酉時本來也應該是陰陽平衡的,但是很多病在這個時候就發作。 曾經有一個病人來找我,這個人的臉瘦瘦的,臉紅的像胭脂,還在不停的咳嗽。 一把脈,細瘦無力。 舌頭有點紅,還口乾。 他自己描述說,他一到傍晚這個時候就發燒,手心腳心燙。 我懷疑他是肺結核,讓他去化驗,結果果然是肺結核。 我的根據是,酉時這個時候陰陽應該平衡,他卻是陰虛,而肺結核的表現就多為肺陰虛,所以,他八成就是得了肺結核。
這就是根據十二時辰給藥的科學。 比如,在上午的時候,是陽長陰消,陽氣是升的時候,我們藉助這個天機,補給溫陽的藥,就比在其他時候給藥效果要倍增;相反在傍晚氣降的時候,陰長陽消,我們補給養陰的藥,效果就比其他時候好。 十二時辰養生,可以幫助我們解毒,可以幫助我們養生,幫助我們預測疾病,幫助我們醫療,還可以幫助我們吃藥。 所以,十二時辰的養生,對我們的生活非常的重要。
順應四季的三個規律的年養生
有萬物之靈的尊稱,但人也時時刻刻都在受大自然的影響。 宇宙榮國陰陽運動,形成司機變化,從而影響萬物,也影響著人。 所以養生的原則當然要順應天時氣候的變化,四季養生就是順時養生的精髓。
我們了解了在一天當中怎樣養生的方法,那麼一年當中我們怎樣養生呢? 一年四季的養生也同樣要要掌握三個規律:陰陽消長運行的規律、氣機升降的規律、天氣地氣開合的規律。 掌握了這三個規律以後呢,我們就可以養生長、化收藏,養陰陽、養五臟。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黃帝內經》里關於四季養生最出名的兩句。 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四季養生的方法。
春夏養陽
春夏怎麼養陽呢? 春天主生髮,氣生髮而陽光開始明媚,萬物復甦。 《黃帝內經》就告訴我們“無厭於日”,就是不要討厭陽光,這個時候要夜臥早起,去曬太陽,讓我們抒發肝氣,讓我們的生機和氣機隨著春氣來運轉,這就叫做四氣調神。 所以,春天養生的重點是怎麼樣把你的肝氣和五臟氣與春氣來合拍、來協調。
春季養生以升發疏暢為特點,我們要注意使體內的陽氣漸旺起來。 春天的氣候促使人血液循環加快,與肝臟的生理機能相關,若肝臟失常,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養肝的道理就在於此。
夏天的時候,萬物茂盛,陽氣旺盛,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機來保養我們的身體,來維護我們的生命。 夏天重在養心,要多一吃點苦的東西,因為苦入心,對清我們的心火、對清我們的熱都很有好處。 夏天我們還要多吃一點清暑利濕的東西,比如西瓜、綠豆湯等。 關於肉,我們就多吃一點性寒的、性涼的,比如鴨子肉,而應該少吃一點雞肉等性溫的東西。 另外,我們盡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 這樣吃東西對我們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處。
夏天的最後三十天,是養脾的時候,脾主運化,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養化,就是要把東西煮熟了再吃。 而且這個時候,大地要進入到成熟的階段了,穀子在灌漿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 這個時候是我們養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時候。
夏季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之氣相交,人們的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使氣機宣暢,精神外向。 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 還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為心之液”一說,所以心氣也最易耗傷。
秋冬養陰
秋天的時候是“入地戶”的時候,我們常說春分開始“開天門”,秋分開始則“入地戶”。 入地戶時,萬物要開始收藏,我們人體也要養收。 天地經過了春夏以後,似乎也累了。 萬物該長的已經熟了,果子、莊稼都收藏了,這個時候呢,人也應該轉為休息了,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養肺。 肺經過了夏熱的燥,到這時就要多吃潤的東西,比如梨、藕、杏仁、貝母、百合這些東西,來養我們的肺、潤我們的肺,收斂我們的肺氣。
秋天濕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節。 秋天天氣乾燥,“燥”易傷肺,使氣宣發的功能受影響。 從而引起乾咳少痰等症。 所以要“無外其志,使肺氣清”就是秋養肺的理論依據。
到了冬天以後,就主藏了。 這個時候萬物都閉藏,動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謝了,樹葉也落光了,那麼人呢,人的身體也該休息了。 冬天最重要的養生就是養藏,藏什麼呢? 藏精,藏好了精則來年不會生病,所以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曾經有一個患者來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 我說你冬天干嘛了,他說這個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塗。其實這就是他在冬天沒有藏精補養身體而造成的後果。 我告訴他現在補一補吧,趕快來個“春眠不覺曉”,通過睡眠保養好精氣。
天時氣候反常的節氣最需要注意
一年四季陰陽消長變化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因而養生要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四季的寒暑交替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的不適,我們非常有必要順從24節氣的更迭,進行養生與保健。 24節氣在我國的發祥極為久遠,它不僅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更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秘寶。
二十四節氣大家都很熟悉,一個季節有六個節氣,一年就是二十四個。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四季節氣歌。 在二十四節氣裡邊,有八個節氣至關重要,我們講的二十四節氣養生里面,重點講的就是這八個節氣:二至,即夏至、冬至;二分,即春分、秋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所以要挑這八個節氣,是因為這八個節氣代表了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氣候變化。 在這幾個節氣到來的時候,氣候該變化就會變化,該冷就冷,該熱就熱,該下雨就下雨,該刮風就刮風;春天刮春風,夏天刮夏天的風,冬天刮的就是冬天的風。 如果我們的身體順應四時變化,就像春天是溫暖的氣候,夏天是熱的氣候,冬天是寒冷的氣候,你秋天是涼風,那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反過來,如果春天刮的是反沖的風,或者叫做對沖風,就像冬天刮夏天的風,應寒反熱,夏天刮冬天的風,應熱反涼,有這種氣候變化的時候,你就要注意養生了,因為這種時令不正常的氣候是疾病最有可能會發生的時候。 天氣暴熱或者暴寒,而你的身體呢或寒或熱,身體的虛實加上天時反常,你就容易得病,此時就要注意保養。
《易經》中講的天人合一的養生,告訴我們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那麼人的養生也就應該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這種養生哲理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一句話: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
我們了解了在一天當中怎樣養生的方法,那麼一年當中我們怎樣養生呢? 一年四季的養生也同樣要要掌握三個規律:陰陽消長運行的規律、氣機升降的規律、天氣地氣開合的規律。 掌握了這三個規律以後呢,我們就可以養生長、化收藏,養陰陽、養五臟。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黃帝內經》里關於四季養生最出名的兩句。 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四季養生的方法。
春夏養陽
春夏怎麼養陽呢? 春天主生髮,氣生髮而陽光開始明媚,萬物復甦。 《黃帝內經》就告訴我們“無厭於日”,就是不要討厭陽光,這個時候要夜臥早起,去曬太陽,讓我們抒發肝氣,讓我們的生機和氣機隨著春氣來運轉,這就叫做四氣調神。 所以,春天養生的重點是怎麼樣把你的肝氣和五臟氣與春氣來合拍、來協調。
春季養生以升發疏暢為特點,我們要注意使體內的陽氣漸旺起來。 春天的氣候促使人血液循環加快,與肝臟的生理機能相關,若肝臟失常,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養肝的道理就在於此。
夏天的時候,萬物茂盛,陽氣旺盛,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機來保養我們的身體,來維護我們的生命。 夏天重在養心,要多一吃點苦的東西,因為苦入心,對清我們的心火、對清我們的熱都很有好處。 夏天我們還要多吃一點清暑利濕的東西,比如西瓜、綠豆湯等。 關於肉,我們就多吃一點性寒的、性涼的,比如鴨子肉,而應該少吃一點雞肉等性溫的東西。 另外,我們盡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 這樣吃東西對我們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處。
夏天的最後三十天,是養脾的時候,脾主運化,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養化,就是要把東西煮熟了再吃。 而且這個時候,大地要進入到成熟的階段了,穀子在灌漿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 這個時候是我們養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時候。
夏季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之氣相交,人們的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使氣機宣暢,精神外向。 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 還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為心之液”一說,所以心氣也最易耗傷。
秋冬養陰
秋天的時候是“入地戶”的時候,我們常說春分開始“開天門”,秋分開始則“入地戶”。 入地戶時,萬物要開始收藏,我們人體也要養收。 天地經過了春夏以後,似乎也累了。 萬物該長的已經熟了,果子、莊稼都收藏了,這個時候呢,人也應該轉為休息了,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養肺。 肺經過了夏熱的燥,到這時就要多吃潤的東西,比如梨、藕、杏仁、貝母、百合這些東西,來養我們的肺、潤我們的肺,收斂我們的肺氣。
秋天濕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節。 秋天天氣乾燥,“燥”易傷肺,使氣宣發的功能受影響。 從而引起乾咳少痰等症。 所以要“無外其志,使肺氣清”就是秋養肺的理論依據。
到了冬天以後,就主藏了。 這個時候萬物都閉藏,動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謝了,樹葉也落光了,那麼人呢,人的身體也該休息了。 冬天最重要的養生就是養藏,藏什麼呢? 藏精,藏好了精則來年不會生病,所以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曾經有一個患者來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 我說你冬天干嘛了,他說這個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塗。其實這就是他在冬天沒有藏精補養身體而造成的後果。 我告訴他現在補一補吧,趕快來個“春眠不覺曉”,通過睡眠保養好精氣。
天時氣候反常的節氣最需要注意
一年四季陰陽消長變化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本,因而養生要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四季的寒暑交替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的不適,我們非常有必要順從24節氣的更迭,進行養生與保健。 24節氣在我國的發祥極為久遠,它不僅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更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秘寶。
二十四節氣大家都很熟悉,一個季節有六個節氣,一年就是二十四個。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四季節氣歌。 在二十四節氣裡邊,有八個節氣至關重要,我們講的二十四節氣養生里面,重點講的就是這八個節氣:二至,即夏至、冬至;二分,即春分、秋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所以要挑這八個節氣,是因為這八個節氣代表了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氣候變化。 在這幾個節氣到來的時候,氣候該變化就會變化,該冷就冷,該熱就熱,該下雨就下雨,該刮風就刮風;春天刮春風,夏天刮夏天的風,冬天刮的就是冬天的風。 如果我們的身體順應四時變化,就像春天是溫暖的氣候,夏天是熱的氣候,冬天是寒冷的氣候,你秋天是涼風,那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反過來,如果春天刮的是反沖的風,或者叫做對沖風,就像冬天刮夏天的風,應寒反熱,夏天刮冬天的風,應熱反涼,有這種氣候變化的時候,你就要注意養生了,因為這種時令不正常的氣候是疾病最有可能會發生的時候。 天氣暴熱或者暴寒,而你的身體呢或寒或熱,身體的虛實加上天時反常,你就容易得病,此時就要注意保養。
《易經》中講的天人合一的養生,告訴我們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那麼人的養生也就應該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這種養生哲理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一句話: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