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飲食「唔乾淨」 - 趙安慈


飲食「唔乾淨」 趙安慈
飲食無節制,飢飽失常是致病原因,飲食不潔,更加是常見的病源。

什麼是「不潔」呢?最簡單的解釋,吃了之後,會引起疾病或死亡的食物,便是不潔了。

《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當中有很多「不可食」,例如「豬肉落水浮者,不可食」,可能是豬因為染上「氣性壞疽」而死,而豬肉內充滿氣體和毒素,當然不可食。「肉中有如朱點者,不可食之」,會否是肉中有寄生蟲?不食為妙。「豬肉及魚,若狗不食鳥不啄者,不可食」,這可能是最早的「動物測驗」,連其他動物也不吃,人類當然也不吃。「穢飯,餵肉臭魚,食之皆傷人。自死肉,口開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則有毒,不可食之。」古人亦已知道患疫病死的生畜有毒而不食,今時今日我們把動物殺而不食也是學習他們。憑觀察、常識和推理,中醫仍能提出很多有用和合理的食物安全意見。
從現代醫學來看,食物中毒,有幾方面可解釋。可以是「食物本身」變壞或帶有毒素,例如有毒的菇類,或珊瑚魚的雪卡毒素,洗淨煮熟「乾淨極」也是有毒,只能不食。真正和最常見的「不潔」、「唔乾淨」是食物受到病毒、細菌、寄生蟲和它們的毒素污染,例如甲型肝炎病毒污染了水源,那麼水中生長的生蠔便是帶菌食物了。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杆菌經常引起腸胃炎。

食物中毒非常普遍,大部分病情不重,但不是沒有死亡的病案。典型病狀是作嘔、嘔吐、肚痛或肚屙,多數是食了有問題的食物後四十八小時內發病,視乎哪一類病菌,吃得多少,個人體質強弱。其他病狀包括發燒發冷,肚屙中帶血,脫水和神經系統受損。死亡的多是老人、小孩、孕婦和長期病患者。旅行者腹瀉亦是食物中毒的例了。

要預防食物中毒、旅行者腹瀉其實不難。先是水,不論是水龍頭的水、冰塊或任何飲品,除非能肯定是清潔,否則當有菌辦。怎辦?煲滾和冷卻才飲用(或放入口,例如刷牙)。一般熱飲(如茶,咖啡)可當清潔,密封蓋的水和汽水可接受,但要清洗樽口才用(因浸凍用的水多數不潔淨)。凍奶和雪糕可免則免。任何肉都要徹底煮熟和趁熱食,隔夜餸不可食。魚類、貝類屬高危食物,煮熱後也不一定安全,故小心為上。只吃煮熟的蔬菜,避免食生冷的沙律。所有生果都要親自剝皮,但事前手、刀和生果一定要洗清潔。若見蒼蠅飛來飛去,可假定食物已受污染。 所有食具、碟和盤子都用熱水清洗。最後是自己的手,在接觸食物、飯前和如廁後,洗到乾乾淨淨,最好是熱風吹乾(因廁紙可以是帶菌源頭)。

說到治療,一般休息,補充水分、鹽分和糖分已足夠,止屙藥只會治標不治本,還減慢腸胃排毒時間,不用好過,特別是發燒和大便有血(表示隻菌惡死了),更絕對不能用止屙藥。有疑問就要找醫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