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耳穴治療 (Auriculotherapy/ Ear Acupuncture)


耳朵百穴人體縮影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助理教授張學勛
耳朵是人體的一個器官,人們一般認為它只有聽聲音的功能,殊不知它還能反映人體全身的概況,是人體的一個縮影。
在我國古代的醫書《黃帝內經》中就有「耳為綜筋之所會也」的論述,意思是說,耳朵是全身經脈所滙聚的地方。中醫的經絡是流通氣血,內連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通於五官七竅、皮膚毛髮的一個系統。
此系統可以決死生,處百病不可不通。中醫臟象理論中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中醫認為腎是人體元陰元陽所居的地方,是生命的根本,腎影響人一生的生、長、壯、老、已和一個人的繁衍生殖功能。而它通過經絡在外邊和耳朵聯繫密切,可見耳朵在外邊可以反映人體的健康情況。
 Dr. Paul Nogier
狀如胚胎倒影
1957年,法國醫學博士諾吉爾(Paul Nogier)經過歷時六年的悉心研究,向全世界公布了耳穴分布狀如胚胎倒影的重大發現,並指出臟器病變會引起耳廓相應部位皮膚電阻顯著降低,故可藉此進行「耳穴診斷」,以後發展為耳穴療法,耳穴最多時,在耳廓上有四百多個穴位。
為了更好的讓人們掌握耳穴,我國90年代對耳穴做了標準化的定位,全耳共有耳穴91個。這些穴位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一個人身體的基本情況。
因此耳朵的第一個功能是診斷疾病。有經驗的醫生,看過病人的耳朵之後,基本上能掌握病人的病情。一些病例中,在耳穴相應臟腑的部位出現了反應點,結果在相應的臟腑器官出現了病變。
耳穴除了診斷疾病,還能治療疾病。耳穴的第二個功能是治療疾病,要治療疾病,首先要了解耳穴的定位,是標準化耳穴的定位。
 
治療疾病時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地方有病,就在什麽地方治療。治療可以用針灸,可以用壓藥丸,也可以用手指按壓。例如有高血壓病的人可以每天用手指壓一壓耳穴心和耳背溝;消化不好的可以用手指每天壓一壓耳穴胃和脾;失眠的可以每天壓一壓神門、心、緣中(腦)。
另外就是用中醫的理論指導治療,中醫的臟腑理論認為:肺居胸中,司呼吸,主一身之氣,外與皮毛相合,開竅於鼻,與大腸為表裏。
大腸為傳導之官,職司傳導糟粕。因其經脈上絡於肺,又因脾胃為受納、運化水穀的臟腑,故它在生理病理上與肺、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大腸的病變,主要是傳導功能失常,其證候表現為:便秘、泄瀉、裏急後重、便血、腸癰、脫肛等。因此見到以上證候時可取耳穴大腸治療。
脾主中州,司運化,以升為健,主四肢肌肉,開竅於口;故脾病證候,偏於運化失常,見肢體消瘦及腫脹,又脾能統血,與胃為表裏;脾虛統攝無權可見便血、女子崩漏等,如見以上證候可取耳穴脾來治療。
胃主納穀,為「水穀之海」,以降為和。凡饑飽失宜,寒熱失當,辛辣不節,都能影響胃的和降功能。證見脘腹疼痛、嘔吐、呃逆、吐血、便血、噯腐吞酸等。如見以上證候均可取耳穴胃來治療。
心主血脈,又主宰神明,開竅於舌。前者是指推動血液迴圈的心臟功能而言,後者是指統管神志思維活動而言。由於它在生理上具有主血脈和主神明的功能,所以當外感病邪或七情內傷而呈現血脈病變或神志病變時,都屬於心病的範圍。在血脈病方面的證候有吐血、衄血、斑疹以及血液運行失調等;在神志方面的症候有心悸、健忘、失眠、昏迷、譫語、癲狂等。以上證候出現時均可取耳穴心來治療。
小腸為「受盛之官」,職司分別清濁。其病理變化主要是分別清濁的功能失常,以致水穀不分,清濁混淆。其證候可見大小便失調,如大便泄瀉,小便不利等;如果心有熱下移於小腸也可見尿血,小腸有熱上逆於心可見口舌生瘡。如果見到以上病證可取耳穴小腸治療。
肝膽相互影響
腎主水,藏精,主骨生髓通於腦,開竅於耳,司二便,又為命門之火所寄,故稱為水火之髒,為先天之本。當外感病邪或房室內傷引起腎臟病變時,其證候可見水腫、消渴、陽痿、氣喘、晨泄、腰痛等。如腎氣不化,水液不能輸入膀胱,證候可見小便短少,甚至無尿。如果見以上病證可取耳穴腎治療。
膀胱為津液之腑,職司小便。其病理變化,主要為膀胱的啟閉失常。其證候是,如膀胱失約,則溲數,遺尿;膀胱不利,則癃閉、淋瀝。如果見到以上病證可取耳穴膀胱治療。
肝為風木之髒,內寄相火,性喜條達,又主藏血,開竅於目,其病變較為複雜,主要有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陽上亢以及肝風內動等。肝氣鬱結,多由七情內傷所致;肝郁太過,氣鬱化火,則形成肝火上炎。肝體陰而用陽,如肝陰不足則肝陽上亢成為本虛標實之候;肝陽上亢必要引動肝風,煽動相火,以致內風擾動。臨床常見證候有胸脅脹滿,太息嘔逆,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筋脈拘攣以及目疾。如見以上證候可取耳穴肝治療。
膽附於肝而為表裏,在生理上甚為密切,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例如肝鬱可引起膽汁疏泄不暢,而膽汁瘀結亦可導致肝失調達。因此,膽病多由肝火旺盛所致,臨床證候可見口苦、脅痛、頭痛、目眩等;由於膽主決斷,其性剛強,故膽氣虛者,可見膽怯之象。臨床如見以上病證可取耳穴膽治療。

揉搓雙耳可保健

三焦是六腑之一,職司一身之氣化。大凡人體內臟的功能活動,諸如氣血津液的運行布化,水穀的消化吸收,水分的代謝等,都賴其氣化作用而維持正常活動。所以說,三焦的氣化功能,是概括了人體上、中、下三個部分所屬臟器的整個氣化作用。當其發生病變,影響的範圍也就必然廣泛。但就其病理機制而言,關鍵則主要是在於氣化功能失司,水道通調不利,造成水濕瀦留體內,氾濫為患,臨床證候可見肌膚腫脹、腹滿、小便不利等。
凡見以上病證者可取耳穴三焦治療。例如腎開竅於耳,耳朵有病如耳鳴可以取耳穴腎來治療;肺主皮毛,皮膚病可以取耳穴肺來治療;肝開竅於目,眼的疾病可以取耳穴肝來治療;心藏神,失眠和神志病可以取耳穴心來治療;脾主肌肉四肢脾統血,消瘦、出血的疾病可以取耳穴脾來治療等。當然中醫的理論不是這樣簡單,所以治療時還是找醫師為好。
耳朵的第三個功能是預防疾病。預防疾病就是每天做一次耳的保健操,最簡單的是:晨起用雙手前後搓雙耳20次,用雙手按壓雙耳20次,用雙手揉搓雙耳耳垂20次。做這幾個動作,可以達到調節臟腑,聰耳明目的作用。


針刺火灸和經絡穴位的關係 - Dr. O Chiu


針灸起源 - Dr. O Chiu
當我們跌倒或扭傷時,很自然會去摸摸按按,頭痛頸痛也會「撚撚揑揑」,古時醫療缺乏,人們可能更傾向自我治療,從經驗累積有些位置的治療效果明顯。之後加上砭石的應用,這便是針灸和穴位的萌芽。另一個出現針刺治病理論的是古時的戰士,多受刀傷箭,但部分傷者發現身體某一處受傷後,另一處的老毛病或疼痛竟然減輕,因而發現了針刺來治痛。
其他可能的理論包括針灸可能源自放血治病的做法。我國古代以及歐洲,都有在身體不同地方,放血治療不同症狀的經驗,慢慢積累並發展成為有療效針灸。其他學者認為,也許是當時普遍的紋身經驗,讓人們體驗針刺身體可得到的治療效果。
不單止中國人,在公元前千五年埃及人也有近似十二條經線的描述,南非斑圖族人有抓劃身體來治病的傳統,愛斯基摩人也有類似針刺治病的做法,阿拉伯人用熱金屬桿來灸耳治病等。隨著古時工藝的發展,針具亦從石針、骨針進化成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等,到現時的不鏽鋼針。灸法的發展亦接近,生病時我們用暖水袋來敷,以取得舒適的感覺,古人掌握了用火後,初以火烘,後發成樹枝施灸再到艾灸。
經絡學說
對於一些感覺特強的人,按中穴位後,有酸痹的感覺會向上和向下擴散到另一穴位,當這些穴位被串連起來,漸漸變成了穴位和經絡,再配合古人的陰陽、五行、內臟等哲學知識,而成了今日的經絡學說。
戰國時代開始逐漸成書的《內經》,包括《靈樞》和《素問》,是當時代的醫學巨著,當中講到的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神、氣血是現在中醫的基本理論的基礎。《靈樞》又稱《針經》,是當時針灸醫學的總結,對經絡腧穴理論、刺灸方法和治療法則有完整的表述。
漢代的《難經》、三國時期曹翕的《曹氏灸經》和《十二經明堂偃人圖》、西晉著明針灸家皇甫謐撰成《針灸甲乙經》一書,全面論述了臟腑經學說,確定了三百四十九個腧穴的位置、主治、操作、針灸方法等,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針灸專書。
到北宋的針灸醫家王惟一還設計了工具銅人模型,外刻經絡腧穴,內置臟腑,作為教學和考試之用。在金元時期,子午流注針法興起,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時間醫學,理論是《內經》中天人相應、氣血流注和候氣逢時觀念,根據一日之中十二經氣血盛衰開合的時間,取用相應的值時開穴,加上手法去補或瀉,來調理臟腑氣血,達到治療效果。
明代楊繼洲是針灸名醫,世代從醫,他蒐集了歷代針灸文獻,結合實踐,以家傳《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為基礎,編成《針灸大成》十卷,主張「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數」,「變通隨乎症,不隨乎法」,體現了辯證治病思想,而這書被列入《四庫全書》。

傳出西方
到清時初期,吳謙等撰《醫宗金鑒》,其中《刺灸心法要訣》是清朝太醫院醫學生必修內容。可惜清代後期,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為理由,禁止太醫院用針灸治病,而民國時期政府更下令廢止中醫,但民間仍廣泛流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十分重視中醫學,更成立針灸療法實驗所,即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的前身。
早在公元六世紀,針灸已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在十六世紀則經葡萄牙傳教士而傳到歐洲。最能令西方對針灸生興趣的事,反而是在1971年7月下旬,一位叫占士羅斯頓(James Reston),屬紐約時報的記者的個人經驗和報道。因要報道中美建交,他跟從基辛格到北京去,但突然患上急性盲腸炎,在局部麻醉下,接受了盲腸切除手術。手術後第二日晚上,他胃部脹痛,一位叫李春源的針灸醫師在他雙膝部和右肘部用了三針,加上肚上用灸條,結果二十分鐘後症狀全消。
在7月26日,羅斯頓在紐約時報記載了這事,自此引起美國人對針灸的興趣。美國國立針灸學會開始向美國人介紹針灸,在1972年首間被認可的針灸止痛中心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成立。自此西方對針灸作了很多的研究,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報告書,列舉了一些「疾病、症狀或病況」,針灸是被證明有臨床治療效果的,日後再談。
針灸和經絡學說 - Dr. O Chiu
現希望用簡單的文字向讀者介紹中醫的針灸和經絡學說。
中醫治療時,除了用藥外,針灸佔極重要地位。用那些穴位、如何落針、用甚麼手法,背後的理論便是經絡學說。這學說是研究人體的經絡系統,包括生理作用、病理變化及與內臟的關係。西方醫學與中醫的交流上,針灸佔了很重要地位,對針灸經絡的科研比起草藥更多更早。
現時在歐美等地也有很多針灸師、香港的物理治療師亦常用針灸,他們使用的是「現代針灸」,診斷、選穴位和所治療的病,多數為各類痛證,與「傳統中醫針灸」不同。「傳統中醫針灸」是用傳統中醫的陰陽、五行等理論來診斷,選用穴位,而且加上補和瀉之手法,除治療痛證外,更治理五臟六腑的病。
經絡是什麼 ?《靈樞.經脈》提到「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又如《醫學入門.運氣》講「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可見傳統中醫對經絡的重視。
皮肉筋骨結成一體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絡這名詞的出現較「脈」為晚,經絡是對脈的進一步認識和分析。經,有路徑之意,為直行的主幹;絡,有網絡之意,是經脈分出的細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於全身的系統。經脈和絡脈,使內部的五臟六腑,與外部的皮、肉、筋、骨和四肢百骸相互溝通,結成一體。
經絡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其中經脈包括了十二經脈(亦稱為正經),和奇經八脈。附屬於十二經脈的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別絡,和再細分,難以計數的浮絡和孫絡。因受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經絡也分陰陽,循行在肢體內側及胸腹部者屬陰經,循行於肢體外側及腰背部(太陽曬到的位置)屬陽經。
陰經陽經各六條,而每條有其聯繫的臟腑,陰經連內臟,陽經連六腑,左右對稱。而奇經共有八條,奇是指奇異,零餘,意思是指這八條經脈作用不同於十二條正經。奇經雖分陰陽,但與個別內臟無直接聯繫。
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分出的較大分支,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裏的支脈。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濡養筋肉骨節的體係,是附屬於十二經脈的筋膜系統。十二皮部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
別絡也是經脈較大的分支,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分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總計十五條,稱為十五絡脈,分別以其發出處的命名。浮絡是循行於人體淺表部位,如皮膚表面,而常浮現的絡脈,孫 絡則是再細分,數不盡的絡脈。
讀來像很複雜,但只要想像經絡好像香港的地鐵系統,只是多幾條路綫而已。地鐵有東鐵和西鐵,也有港島線和觀塘線及荃灣線,是主要的幹線,但不同的大站有分支,如馬鞍山線、輕鐵等,是比較短的分支,某些站是大站,有連接的小巴巴士總站去接人。同樣,經絡系統中的穴位,有些重要的,有些多功能的,也有較少被用到的,經脈、絡脈、浮絡和孫 絡也是主要和輔助幹線之分。
聯絡臟腑溝通肢竅
經絡又有何生理功能,有何重要性,以致在《靈樞.經別》中提到「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第一是聯絡臟腑,溝通肢竅。《靈樞.海論》提出「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及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便是依靠經絡系統來互通訊息,使彼此得到協調和統一,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如《靈樞.本藏》指出「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即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能將營養物質輸布全身各組織,發揮其如《靈樞.脈度》所指「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維持機體的生命。因經絡能「行氣血而營陰陽」,故衛氣也能隨絡脈而散在全身,發揮其抗御外邪,保衛身體的作用。
穴位經絡的現代研究 - Dr. O Chiu
雖然經絡學說對中醫是如此重要,而且經絡中經氣的循行路線、穴位的不同功用,都有清楚的記載;但經絡的本質是什麼,現今仍未有定論。有關經絡的現代研究,不少學者做了很多探討,去嘗試證明經絡是存在的。結果是,暫時有些研究結果是「間接」指向經絡的存在,例如循經感傳現象、電阻測試等。
循經感傳現象是對一些反應特別敏感的人,在他們的穴位落針、或按壓、或用上脈衝電,他們會感到一種如酸、麻、脹、蟻走等感受,並且這感覺會沿着固定的線路擴散。把這線路描繪下來,據說與古書中的經絡圖的線路是一致的,這現象就是經絡感傳現象,可惜外國沒有相同的實驗來印證,而這感覺只是主觀感受,難被客觀證明。
一個證明經絡方法,是以皮膚的電阻測定法,首先用直流電阻測定儀,能發現手腳的不同位置,有一系列的點,其電阻是低於其他位置,這些點的連線亦與古代經絡圈路線接近。另外,有些研究用了放射性同位素來證明經絡,方法是在健康人的穴位注入放射性同位素,再用特別的相機去記錄這同位素的流動路徑,結果發現放射性同位素所顯示的軌迹,與古代的經脈大致吻合。
經緯線
很可惜,這些研究都是指向有經絡穴位的「現象」,而不等於有經絡穴位的客觀存在。打個比喻,你看電視、聽收音機,你明明是看到和聽到人的影像和聲音,但這並不等於有人坐在電視機裏面,你見的只是一個「現象」而不是實體。
同樣,在身體某處按按擦擦,有些感覺傳來傳去,有些治療效果,並不一定等於有穴位和經絡的結構或實體存在。
近數十年來,人體的解剖學大有進展,微細解剖學用了電子顯微鏡,身體裏大大細細的結構也看得清楚,事實就是,到今日未找到經絡和穴位的具體解剖結構,亦即未有證明它們是客觀存在。
希望讀者分清楚,我並不是說針灸和經絡穴位這觀念「無」臨牀用處,有用或無用需待臨牀測試,一些治療效果已經被證實了,但身體裏有無一個結構和組織,叫做穴位和經絡呢?當然不能排除將來有更新的發現,但暫時是沒有的。有學者認為,身體的經絡系統,有如地圖上的經緯線(即是一種有實用價值的觀念),但若你嘗試用剷子去挖它出來,便是瘋子一名。
在這理解下,西方學者對經絡的看法,多從已知的神經系統、血管和淋巴系統來解釋。有人指出,十二經脈與外周的神經關係密切,如手太陰肺經循行線與肌皮神經的外側束Anterior Branch of Musculo-Cutaneous Nerve相近,手少陰心經與尺神神經Ulnar Nerve,手厥陰心包經與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對稱等,甚至背部膀胱經的內側循行亦與交感神經干Sympathetic Nerve在體表的投影十分接近。另有學者指出,經脈循行路線與血管和淋巴系統的路線有多疊之處,尤其在手腳位置。
壓痛點
穴位中除了十四條正經上的穴位,稱為「經穴」,另外有「奇穴」(或經外奇穴),是指有一定名稱及明確位置的穴位,但不在十四條正經上。還有所謂的「阿是穴」,又稱「天應穴」,「不定穴」等,「阿是」之名出自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意思是「這裡痛呀」,它們無固定位置名稱,是當醫師以手指壓著那位置時,病人有疼痛感覺,作為針灸施術穴位。
有外國學者研究,認為近年流行的壓痛治療法(Trigger Point Therapy)中的壓痛點,有七成與中醫的穴位對稱.故相信中醫穴位的實質便是壓痛點,只不過是加上了陰陽五行的哲學,和用壓痛點治療內臟痛而已。
所有這些理論是合理的,因為神經系統、血管和淋巴系統已經能解釋中醫所理解的穴位經絡功能,即是聯絡臟腑、溝通肢竅和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至於中醫穴位的實質便是壓痛點,也與其理論的源頭(即古人自我按按來止痛)同一道理。
以科學方法查證中醫理論 - Dr. O Chiu
穴位、經絡和針灸治療,在中醫理論和實踐中,有極重要的地位。每個穴位的位置,治療作用,都有詳細記載,既可治穴位附近的毛病,也可治療遠處癥狀,有些穴位更可治理入臟問題。經絡好比鐵路路軌,穴位則好像車站,有些穴位是大站,是幾條路軌的交會點,例如足下內側有「三陰交」,顧名思義是三條陰經的交會點,更厲害的是頭頂最高點,有一個「百會穴」,用來提神醒腦的。
在這經絡系統裏,運行的是經氣,像鐵路的火車班次一樣,中醫連經氣運行的路線和時間也清楚記載。除了傳統穴位,近數十年來多了很多新的穴位,如頭針、耳針、舌針,另在傳統的補瀉手法上,更用了電極、激光等來刺激穴位,而針灸治療,亦從中國擴展到歐美很多的地方。
雖然如此,但對針灸(和某程度對中醫藥),仍然不少人抱懷疑態度。若曾體會到針灸治療效果的人,自然深信不移,懷疑者則嗤之以鼻,認為療效只是心理作用Placebo Effect。那麼誰是誰錯呢?中醫學的形成,是建基於古時醫家多年來觀察人的身體、病況、累積治病的經驗,再加上哲學角度去分析,理解而成的。
針刺具療效
哲學理念很難以科學角度來評論對錯,但可以被觀察的生理情況、病況及治病功效應是可以被驗正和統計的。正確的態度,是以科學的方法,去查看中醫的理論,治病的經驗和所宣稱的療效,幸運地,每年都有學者去做這樣的研究調查。
2007年一份大型報告便搜集和總結了2000年至2005年間,眾多有關針刺療效文獻,而且與2000年以前的同類大型報告作比較,發現在二十六種疾病中,有十三種病累積了更多的針刺療效經驗,當中有更多數據去證實針灸有療效的病有七種,可惜另外六種病是多了數據去否定針灸療效,而結論是:「現有更多的臨牀證據是指向針刺對某類病是有效的」。(Am J Chin Med 35(1): 21-5)。
在2003年世衛組織發表了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的病況,是針灸被證明有療效的,主要是肌肉骨骼痛證(包括:頭痛、面痛、頸痛、肩痛、手肘痛、腰痛、膝痛),內臟病痛(如胃痛、膽石痛、婦女經痛、腎石痛),而非痛證有作嘔、電療化療後遺症、甚至抑鬱病等(WHO 2003 Section 3)。
至於被證實針刺有療效的病,亦有研究去比較它與物理治療或藥物等的效果,發現大家療效相若,而且加起來更加好。現今不少物理治療師也用上針灸來輔助傳統的物理治療法,希望有一日能在信報讀到他們的經驗。不過,要指出的是,負責搜集分析和評估重要臨牀測試的Cochrane Library則指出,整體上現今仍缺乏好的針灸療效研究,去證明其功效。
除了針灸療效的研究,還有不少科研是嘗試解釋針灸的功用。從世衛的針灸療效報告中,可見到被西方接納的療效,是集中於治療各類痛證,很多科研亦是去解釋 針灸止痛的機制。自1962年起,腦神經科學家便提出一個「疼痛-關卡」理論Gate-Control Theory of Pain,大意是當身體受傷,患處的痛神經立刻把信息傳到腦裏,人們才感到痛,但這信息傳送是經過不少關卡,這關卡可使這信息的強弱改變,從而使疼痛的感覺增加或減少。
針灸可止痛
當針灸止痛傳到西方,科學家亦以這理論來解釋其功效,之後更發現,針灸能刺激身體釋放出自然的止痛物質Endorphins,而近年來用「功能性磁力共震鏡」(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更可見到當施行針刺時,腦丘(Thalamus)和附近腦組織的活躍程度被抑制,這或許可以部分地解釋針刺止痛的機制。隨遠處的效果,針刺也提升了施針範圍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的濃度,使局部的血流增加,改善了發炎和缺氧情形。
針灸是一個很大亦很有趣的課題,中醫累積了很多經驗,不單是止痛,更用來治療各類病痛。這療效和經驗,有多少是確實的有用,有多少只是病人心理作用,和治療者的主觀願望呢?針灸治療要使更多人接受,還是需要做更多和質數好的臨牀實驗,以扎實的數據,去說服保守和多慮的西方的醫學界,才能帶來醫學的進步,使病人的得益。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從「宗氣」講起 - 嚴耀堅中醫師 - 2009年8月14日



從「宗氣」講起 -  嚴耀堅中醫師 -  2009年8月14日


某天,與小林記者通電話時,聽到他的聲音低怯,我甚感擔心。於是在電郵中加以慰問他的情況。我告訴他,「我聽到您的聲音低而虛弱,是宗氣不足的表現,是否最近工作太忙呢?請保重身體!」小林記者再跟我通電話時,就好奇的問我:「你上次在電郵說我宗氣不足,真的是那個祖宗的『宗』嗎?」我回答道:「是啊,在中醫學裏面,語言聲音的強弱其實是由宗氣所主宰的。就是這個宗字。比如說某某唱歌聲音很洪亮,宗氣十足!根據中醫學理論的定義也是該寫這個宗字。」

奇怪乎?讓我們這次就談論一下氣的問題吧。在中醫學裏,氣到底是什麼?是air?是gas?奇怪了吧?閉上眼睛,想想,我們中國人每天都在說的氣,到底是什麼?

我不是在故弄玄虛,而是我想告訴大家,我們的文化在無形地變質了,很多屬於我們的東西開始動搖了。我們每天都說的氣,到底是什麼呢?為何我們一般人最先想到的氣就是air,就是gas。氣到底是什麼呢 ?


宇宙本源


我想說的氣其實就是中醫學裏面的氣,它也是中國哲學中氣論的氣,在中醫學英語中它是Qi,是用漢語拼音所組成的。而不是air,不是gas,可見我們平常講關於人體的氣,不是一種氣體那麼簡單的。

在中國哲學中,氣是宇宙的本源、構成萬物的元素,它是一種至精至微的物質,是構成自然萬物的原始材料。人和萬物都是由氣構成的,氣因此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物質。
人體的氣,從整體而言,是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化生的水穀精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在肺、脾胃、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下而生成的,並充沛於全身而無處不到。由於氣主要組成成分、分佈部位和功能特點的不同,而又有多種多樣,不同名稱的氣。很混亂嗎?那麼我們先說說最高層次的氣——元氣。

元氣(primary qi)在生命之初就源自父母的精氣,是人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源於腎的氣。所以當大病後我們就要選用人參來大補元氣。元氣有推動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激發和調節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作用,為人體生命的原動力。

接着就是剛剛開篇時說過的宗氣,宗氣(pectoral qi)是由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生化的水穀精氣結合而成的,聚於胸中。宗氣「走息道而司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故語聲低微,呼吸微弱為宗氣不足之候。另外宗氣具有幫助心臟推動血液循行的功能。而且人體的視、聽、言、動等機能都與宗氣有密切的關係。
再來就是營氣(nutrient qi),從字面上大家就能很好理解,營氣的作用就是為身體提供營養和生化血液。

最後要說的就是衛氣(defentive qi),衛,具有保衛的意思。就是它為我們提供對身體恒溫、調節汗液的排泄、汗孔的開合的作用。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陰陽平衡,也為機體提供了抗禦外邪的首要屏障。

那麼氣如果發生了問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病呢?

在這裏,我想談談我的其中一個病人,她是個典型陽氣虛患者。希望她看到文章後不要生氣,但我還得說,因為實在太典型了。

與楊媽媽初次碰面時,她是帶兒子來針灸治療近視的。當時是春末初夏,其小孩已經穿上短袖衣服,但她仍頭戴鴨舌帽子,其帽舌深深的蓋著她的臉蛋,身穿豹紋抓毛外衣,厚厚的滑雪長褲。幸好沒有配上滑雪鞋子,不然我還以我自己也到雪國去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她是明星名人,故意掩蓋自己。

二次為她小孩治療後,她要求我為她治療頸疼,我就開始為她診病,發現她手異常的冰冷,手的汗多得可以把紙巾立刻融化。說話聲音低弱,目光無神,非常怕冷,不敢正視我一眼。怕風,不光是手在冒汗,她原來全身都在冒汗、失眠、頭疼、心悸、遇事驚恐,在給她針灸時才發現滑雪褲內還有另加的夾棉。


初夏冬衣


我跟她說,「你的陽氣真的虛得很,我給你開藥吧。」她拒絕我說:「我已經吃很多藥了,都沒效,我這些病是不能治的了。我不是不相信你,我真的不想再吃那麼多藥了。」她接著就跟我羅列出她每天要服用的藥一共有十多種,其中部分是非處方藥,是她自己看廣告買的,說吃了,會睡得好點等等。

經過那第一次的針灸治療後,楊媽媽高興地告訴我,「我的頸不疼了,好神奇哦。」我就接著這個機會遊說她服藥,她躊躇一番後,終於讓我開兩天的藥。我就給她開出了治療脾腎陽虛的真武湯合桂枝湯加減,並在針灸治療時配合上四神聰、百會、足三裏、豐隆、氣海、關元。

第二次覆診時,她的服飾改變了,對我的態度也完全改變了。她興奮地告訴我,她覺得自己輕了、思考敏銳了、能知道同事在抓弄她了,還能作出反擊,汗出大大減少了、睡好了、頭完全不疼了、心悸減少了。另外還特意的拉起褲腳,指著她的踝跟說,「你看,我的腿腫小了,那踝眼開始露出來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能看到它。」

從楊媽媽的病案,我們可以分析出,就是營氣和衛氣之間首先發生了問題,導致營衛不和,汗孔的開合和調節汗液的排泄功能失調,導致她不停的汗出。衛氣的第一道防線被攻破了,風邪、寒邪不斷的侵擾使其異常怕冷,初夏而冬衣。營氣的不足使其無法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使宗氣也受損了,故她聲音低微,無精打采。她的病情日久,必傷及元氣,因此她還併發出失眠、頭痛、心悸等一系列以虛證為主的病理表現。
其實楊媽媽患的病就是中醫學裏的虛勞病的陽氣虛弱型,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亞健康狀態,慢性疲勞綜合症等病。

人體內的氣是不斷地運動著的,它流行於全身各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時刻推動和激發着各種的生理活動。氣的運動一旦停止,就失去了維持生命活動的作用,人的生命活動就停止了。


身體元素


很多人都還不了解,以為中醫學所描述的腎氣虛就是腎臟出現了問題,其實不然。中醫生理學中,臟腑經絡之氣的意義不在於其本身的成分構成、物質實體如何,而在於各個臟腑經絡之氣的虛與實,不是指其形態器質的損害情況,而是指氣生理功能的異常。

再來看看日文中你好嗎的寫法:「お元気ですか」。意思是問候對方最近身體好嗎?為什麼裏面會有元氣二字?裏面的元氣二字代表著身體健康、元氣充沛,成為了日常的問候語句。這也足以見證了日本還好好地保留著古代從中國傳過去傳統文化和哲學。我們呢?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治療視神經萎縮 中藥針灸雙管齊下

視神經炎與視神經萎縮
視神經炎是指視神經任何部位發炎的總稱,臨床上根據發病的部位不同,視神經炎分為球內和球後兩種,前者指視盤炎(pappilitis),後者係球後視神經炎(retrobulbarneuritis)。  視神經炎會影響視力,卻大部分查不出原因。
視神經萎縮能否治愈
“視神經萎縮”指的是視神經喪失部分或全部的神經纖維。若喪失全部的視神經纖維,則視力將完全喪失,就算醫藥再發達,恐怕也將“回天乏術”。視神經若是部分萎縮,可能仍有機會保存“尚良好”的視神經纖維。是否“有救”,還有要看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視神經萎縮。
視神經萎縮有哪些原因
許多原因可造成視神經傷害或視神經萎縮。可能只有一眼的視神經受侵犯,也可能兩眼視神經同時受損。
有些人,生下來視神經就沒有正常的發育,而呈“先天性”視神經萎縮。有些人,則因為家族遺傳而患有視神經病變。
其他引起視神經萎縮的原因有:視神經發炎、視神經迴圈障礙、青光眼、視神經毒物中毒、維他命缺乏、視神經腫瘤、腦瘤壓迫視神經。
然而,大部分的病例卻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視神經炎是如何引起的
視神經發炎的情形叫“視神經炎”。有許多原因可引起視神經炎,如: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病毒)、多發神經硬化症、梅毒、等。但是,卻有許多病例是找不到原因的。
視神經炎有那些症狀
視神經炎通常急性發生,而有以下的症狀:
1. 一眼或兩眼視力模糊,尤其在運動或洗熱水澡以後。
2.視力變昏暗,好象燈光調弱一般。
3.物體的顏色看起來變得陰暗褪色。
4.眼球後方可能會有疼痛的感覺,特別是眼球轉動時。
視神經炎,若以眼底鏡檢查視神經乳頭,則可以見到“乳頭水腫”。色覺檢查時,可發現患眼的顏色分辨力減弱。以視野計檢查,則可見“中心暗點”。患眼的瞳孔對光的反應,也會呈現異常的現象。若以眼用超音波、磁振攝影或電氣生理檢查,有時可以發現視神經病變的部位。
視神經炎如何治療
由於多數視神經炎是不明原因的,所以治療相當棘手。所幸,大部分的病例即使不予任何治療,仍可以回復到原來的視力。一部分的病例,則會有視野缺損的後遺症。
“皮質類固醇”對某些嚴重視力受損的視神經炎病患是有幫助的。大劑量類固醇靜脈注射的效果不錯,口服藥的效果則不明顯。
視神經萎縮如何治療
視神經一旦萎縮,通常並無有效的治療。最好是找出視神經萎縮的原因,防止進一步的傷害。視神經是無法移植的。雖有少數病例,實施“視神經減壓術”有某種程度的療效,但是早期發現視神經萎縮的症候,找出病因,以便提早矯治防止惡化,似乎是唯一有效的治療。

治療視神經萎縮 中藥針灸雙管齊下

育群中醫眼科診所林名育醫師

視神經萎縮幾乎可以說是一種眼科絕症,這類患者多會逐漸喪失視力,育群中醫診所醫師林名育表示,最近這兩、三年,他治療了約二十多位視神經萎縮的病患,以吃中藥輔以針灸的方式,大部分的患者視力都有改善。
林名育昨天說,視神經萎縮的患者當中,有部分是罹患青光眼,然後才逐漸轉為視神經萎縮。但是有的患者即使嘗試控制眼壓,眼壓還是可能會壓迫視神經而造成萎縮,而以服用中藥的方式,可以改善視神經惡化的狀況,有的患者甚至會恢復一部分的視神經,或是提高視力。

林名育醫師也說明,有一位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幾年前某次出遊後,以照相機為同行友人拍照,當他瞇起左眼以右眼調整相機鏡頭時,赫然發現眼前一片漆黑,到眼科檢查後證實右眼罹患視神經萎縮,這種視神經萎縮的發生原因不明,但是病人的家族當中,過去有一到兩人也有類似狀況。

這名病人輾轉換了幾家醫院,但是右眼的視神經萎縮卻一直治不好,半年後,左眼也開始出現視神經萎縮的情形,就醫治療後視力都沒有改善,兩眼都只有零點零一的視力,經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掃描檢查,均找不出原始病變為何,同時病人也沒有青光眼。

後來病人改以中醫的方式治療,視力已從原本的零點零一提升到零點零五,還在治療當中。

林名育醫師指出,中醫治療視神經萎縮,是從病患的體質來著手,如果患者的肝腎不好,就從肝腎來治,如果病人的脾胃經有問題,就從脾胃經來施治,此外,中醫認為視神經萎縮是因為眼部的筋絡阻塞,血流無法暢通,以中藥複方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其中有包括菊花、枸杞、丹參等中藥,有活血化瘀、滋補眼睛的功效。

林名育醫師說,曾經有青光眼合併視神經萎縮的病人,以吃中藥的方式,視力從原本的零點二進步到零點六。他也表示,有些四、五十歲罹患青光眼者,在罹病六、七年後,視力慢慢減退,連點藥水都控制不住,此時可嘗試用中藥的方式。

林名育醫師提醒,臨床上看到青光眼引起視神經萎縮的患者,多半都有工作壓力大、脾氣暴躁等特質,所以預防這類病症的日常保健,平時需維持情緒穩定、正常作息及飲食清淡,千萬不要過度勞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