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醫整體觀論「腸道造血」說
資料來源:同濟中醫 文:陳善嘉
時間:2008-06-25
靈樞.衛氣篇,黃帝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榖而化行物者也。其氣內干五臟,而外絡肢節。其浮氣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無端。」
黃帝曰:「營氣之道,內榖為寶,榖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
素問.六節臟象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處;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
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
營衛生會篇:「人受氣於榖,榖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週不休。」
邪客篇:「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
與血液化生有關的臟腑
(一)心主血
五臟生成篇:「諸血者皆屬於心。」
素問.靈蘭祕典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在實際功能上,它如幫浦,推動全身血液的運行。
素問.靈蘭祕典論:「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在實際功能上,它如幫浦,推動全身血液的運行。
(二)肝藏血
靈樞.本神篇:「肝藏血,血舍魂。」肝主疏泄,為過濾解毒及製造分泌諸多觸 的地方;為多血之臟,故坊間有「吃肝補血」之說;同時扮演人體化工廠的角色,並參與血液凝固因子合成。
(三)脾統血
陰陽應象大論:「榖氣通於脾。」喻昌:人之飲食,皆入於胃而運以脾。脾臟能統攝血液行於脈中,會過濾血液及破壞老紅血球,並收集破壞的零件送至肝臟;在此所製造的淋巴球會製造抗體,故又與人體免疫有關。
(四)肺主氣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主氣體交換工作,而氣為血帥,氣隨血行,氣行血行;故血液的運行,需要肺臟呼吸的協助。
(五)腎主骨
六節臟象論:「腎者…其充在骨。」主液,藏精,精生髓,故並主骨髓;「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又主生殖;又說精血同源,故坊間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說;生理功能則著重在尿液的處理。
(六)胃為水榖之海
李杲.脾胃論:「胃為十二經之源,水榖之海,平時則萬化安,病時則萬化危,六腑乃承胃氣而生,胃病則六腑俱病,六腑俱病,則皮膚、血脈、筋肉不得滋養,則全身俱病。」胃倉為暫貯及攪拌食物的場所,能分泌胃液以進行分解及殺菌,扮演守門員的角色;所以如果飲食失當,常易有胃痛的先期警訊,但真正的守門員應該是我們的「認知」吧!
(七)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腸受盛來自胃倉的食物及胰臟、肝、膽之消化 、膽汁,負責消化及吸收營養、水份的主要場所,一旦吸收不良,會導致諸多疾病,如貧血、骨鬆、消瘦…等。而小腸吸收鈣及維生素K,亦參與凝血機制。
(八)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大腸是人體的化糞池,最易藏污納垢,它貯存的毒素可再經回流入血液而造成污染,但它絕不是蓄糞池,所以養成每天排便1~2次是很重要的事;其內菌叢的平衡、造就好菌,才能有好腸道;諸如大腸癌的防範,應該從化糞池的清潔工作做起。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
(九)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膀胱是貯留尿液的地方,位居腹腔內最低位置;唯有排尿功能正常,才能氣化而出;它扮演人體水庫的角色,一旦無法洩洪,終會氾濫成災,污染血液,故唯有尿毒症患者才能體會,能小便真好的道理!
(十)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三十八難:「所以腑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在現代醫學認知上,它包含泌尿及淋巴系統,主分別清濁,出而不納;所以在細胞代謝、廢物回收清理上,扮演垃圾車的角色;因此在淨化血液的功能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十一)膽為中清之腑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孫思邈.千金方膽腑脈論:「膽腑者,主肝也,肝氣合於膽。膽者,中清之腑也,號將軍。」素問.六節臟象論云: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肝臟合成膽汁,貯存於膽囊,視需要分泌至十二指腸利於脂肪的消化吸收;膽囊若乾淨、膽汁分泌正常,則「腸肝循環」運作良好,小腸消化吸收就正常,如此造血機制良好,血就足以濡養十一臟腑、身體強壯、自然有決斷力,故號曰將軍之材也;故曰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亦含有潔淨腸道,促進吸收之意。而臨床上常見膽囊割除患者,容易出現貧血、骨鬆症狀,相信與小腸黏膜造血及鈣質吸收不良有密切關係。
所以綜合十一臟腑,它涵蓋機體對水榖的納入、消化、吸收、運送及排泄的整個過程中,各器官要協同作用才能完成;而各器官的活動又受制於「心者,君主之官」如果「心」發生變故,則「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更說明「心」在血液的生化作用上,站在主導的地位。
臟腑互為表裡
「小腸者,心之府;大腸者,肺之府;膽者,肝之府;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腎之府。」由經脈聯繫交會的配合,如環無端,說明臟腑治療的相互關係性,乃傳經之變也。臟與腑,一陰一陽,彼此相應,即構成臟腑表裡相合的關係;所以在臨床治療應用上,治肝應並治膽,治心應並治小腸,治肺應並治大腸,…以此類推,確實可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血液到底從何處化生出來
(一)何謂血?
靈樞.決氣篇,黃帝曰:「余聞人有精、氣、津、液、血、脈,余意以為一氣耳,今乃辨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何謂血?歧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張介賓註曰:「中焦者,並胃中出上焦之下,凡水榖之入必先歸胃,故中焦受榖之氣,取榖之味,輸脾達臟,由黃而漸變為赤以奉生身者,是謂血。」
所以血是食物的精華,通過氣化作用而造成的一種赤色物質。它的生化之源,在於中焦脾胃,飲食入胃化為水榖之精微,通過脾的運化,上注於肺脈,乃化為血。
(二)何謂液?
歧伯曰:「榖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這裡所稱的液,比較接近解剖學上的腦脊髓液、關節液;當水榖入胃而氣化盈滿時,就會注入骨骼之中,並外達皮膚以行滋潤,此較符合西醫學的「骨髓造血」之說;腎主骨、主液,在緊急或特殊的情況下,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以避開危險或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素,促使骨髓急速造血(達正常工作量的數十倍以上),此造血機制則與西醫之「骨髓造血」說不謀而合;至於「尿毒症」患者,由於腎功能異常,則常會有貧血的現象出現。
(三)西醫學理論
西方醫學認為,人類造血機能有其階段性,在胎兒期多由卵黃囊、肝臟、脾臟等器官來負責,之後至出生即由骨髓造血為主,血液(包括紅血球及各類白血球)主要是骨髓生成,而血小板則由骨髓中的巨核細胞破裂而成,並主凝血作用。
(四)中醫學理論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脾、肝、腎、膽、心肺均與造血機能有關,所以嚴格說起來,每一個臟腑都參與血液製造的過程;傳承數千年的中醫學認為,血液是從水榖精微化生而來,所以脾胃才是生血之處,而腸道既然是消化吸收的重鎮,故乃為生化氣血之源。脾胃為後天之本,若中焦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榖精微,化源能力不足,就可能導致血虛,如曾胃出血或重症患者,常合併有貧血的現象。
中醫是一種整體醫學,認為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氣血相互貫通如環相扣,血液的生成與運行與心、肝、肺、脾、腎、胃、腸都有密切關聯,但歸結到最後,認為「腸肝循環」的功能才是關鍵;必須腸道的吸收能力佳,水榖精微才能化生血液,以供各臟腑所需;確認「血液在腸道製造,造血材料就是食物,經腸壁細胞再轉化成紅血球母細胞而產生紅血球」,也就是說消化吸收作用等於造血功能。
(五)近世醫學研究
日本森一敬下醫師認為:組成動物身體的三要素為體細胞、消化管與血球;在觀察研究有些原生動物或爬蟲類,既沒有骨骼或骨髓,而體內卻有血液的存在,並且研究者只在動物的小腸黏膜組織中發現紅血球母細胞,而其他器官或系統中都沒有發現,由此可見造血機制不在骨髓或骨骼,而是在負責吸收的消化道;就動物而言,最主要的消化道就是腸道,所以說血球就應該在腸道製造。
附記
(一)血液清濁的重要性
靈樞.營衛生會篇:「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泊,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脈,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
素問.五臟生成論:「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人的臟腑、九竅、四肢、百骸,無一不靠血液的濡養之後,才能發揮生理功能。血液也是生命的象徵之一,失去它,器官會衰竭壞死,而血液不乾淨或含有毒素,更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預防疾病的基礎,不可否認的,應該從淨化血液著手,而淨化腸道,使營養吸收正常,優質造血,或可解開疾病密碼,找到慢性文明病預防保健之鑰,此即論述「腸道造血」的奧義所在!
(二)食物優劣的重要性
所謂「民以食為天」,「吃什麼你就是什麼」「 吃決定體質」「人是鐵,飯是鋼」,飲食的重要性不可言喻!飲食不均衡,對健康不利或會造成貧血、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是眾所皆知的事。而吃下不好的食物,就是危害健康的頭號殺手。至於造血的材料,就是吃下的食物,腸黏膜內細胞從食物中吸收營養素,再利用「原子轉換理論」將食物轉換成身體的必要元素,以供生存之需;如貧血只要補充足夠的葉綠素,就可以增強造血機能,使症狀得到改善;並非吃肉才能長肉,這也間接證明,食物在腸黏膜吸收後,真的能轉換成血液。
所以身體健康與否的關鍵,在於是否攝取優質食物,來製造乾淨的血液;而血液有無受到污染的關鍵,則在於腸道,如肉食動物腸道短,可以很快將肉類毒素排出體外,而草食動物腸道長,則有利慢慢消化吸收(人類屬之,亦可由牙齒結構窺知),所以我們若肉食過量或排便不暢,食物腐敗腸中就會產生毒素,使血液產生酸化,嚴重者會發生自體中毒現象,這也是慢性文明病及癌症的先趨原因。所以追根究底,其根本原因還是來自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食物呀!
因此,希冀藉由修正飲食觀念(如多吃粗食、有機無毒食物,少吃肉類、奶蛋,才是守護健康的不二法門),注重吃進去的食物(因為病從口入),如此或能對現今橫行的慢性病防治與癌症治療有實質的幫助,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優質食物重要性的目的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