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整脊與「脊柱相關病」 - 健康專題 - 王家瑜 - 2012年7月9日
不少都市人工作過勞經常有頸肩腰腿痛。商業社會的發展,使我們對住電腦工作的時間愈來愈長。發生頭痛、頭暈、頸痛手痺、胸痛氣促、視力模糊,或情緒低落等徵狀,雖然也做了相關檢查,但基夲上也查不到病因,甚至看遍專科醫師或其他治療方法效果也不理想,患者「欲醫無門」萬分痛苦。其實這些病徵有機會與脊椎錯位有關,因為脊椎錯位中醫叫「骨錯縫」,如筋扯住痛中醫叫「筋出槽」。這些由於損傷退化,姿勢不良所造成的脊椎病理性錯位,會導致頸肩腰腿痛與脊柱相關病的發生。不同的脊柱節段有問題,就會產生不同的病痛。中國人民大學健康管理學院最新研究資料顯示,與脊椎相關的疾病已增加到有一百二十一種之多,難怪脊柱病被稱為百病之源。
都市人常有姿勢不正確的毛病,久而久之就引致脊椎錯位,帶來病症。雖說找到病源後便可對症下藥,然而最有效的做法是預防勝於治療,便可避免痛苦了。
首先我們要認清何謂脊椎錯位,香港中醫整脊學會會長、世界脊柱健康聯盟主席陳忠良解釋,脊椎偏離正常位置即為錯位,而下文提及的則以病理性脊椎錯位為主。如果脊椎錯位後不刺激和壓迫神經血管,沒引起身體疼痛和機能問題便不算病症;反之如壓住血管或神經,帶來疼痛或其他身體問題,甚至影響內臟、五官、四肢關節等,應提高警惕盡早求醫。
患病年齡趨年輕化
儘管如此,就算脊椎錯位後沒壓住血管或神經線,仍會使人常感疲倦、渾身痠痛或身體機能減退,故不可不防。若因工作需要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或筋骨勞損,便令移位問題加劇,令疼痛增加,引起相應疾病。於脊椎相關病症來講,香港人最常見的是頸椎病,而此病可分為六型,包括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陳醫師指出,從前「頸椎病」是老年人的專利,多數因為椎間盤退化或生骨刺,然而今天「頸椎病」的年齡亦趨年輕化。
陳醫師表示,都市人常有姿勢不正確的毛病,常見的在使用電腦時頭頸偏前、身軀捲曲等,或平時在工作和生活中姿勢不良,包括搭車時打盹、趴睡、蹺腳、躺着看書和斜坐沙發等。脊椎錯位個案愈來愈多,皆因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令人們低頭的時間增多;陳醫師指出,十年前因脊椎問題而求診的病人年齡多為四十五至六十歲,今天卻有六成的病人年齡僅二十五至四十五歲,可見年輕化趨勢與科技發展不無關係。陳醫師曾有個案是二十一歲的年輕人,因長期「打機」及使用電腦,骨刺增生情況宛如六十歲的老人,更有頭暈、頭痛、心跳加速、視力模糊、失眠、手腳麻痺等,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掉頭髮、皮膚敏感、性格改變、情緒低落、氣促、胃痛等。至於如何判定是脊椎出事,而非身體其他部位出現問題,陳醫師指脊椎錯位屬頸源性疾病,痺痛或不適時一般都有方向性,如感到頭痛向健側轉或側拉時,疼痛和不適感一般都會減輕,因為被壓住的神經向正確方向分離減壓,所以痺痛等不適可以減輕和紓緩,痛楚也會停止。另外,脊椎相關病因病情比較複雜,而本港暫時也未有中醫整脊科,所以往往求醫時未能得到正確診斷,往往被判斷為無恙或心理問題。
一般而言,醫師可從X光片中診斷脊椎錯位,若證實屬病理性,病人就要接受治療,以防惡化。不過,陳醫師表示「防患於未然」才是正確態度,即使未有脊椎錯位的徵兆,也必須糾正姿勢,例如避免趴在床上使用手提電話或連續數小時對着電腦低頭工作等,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預防和呵護脊椎健康。除此之外,在辦公室使用電腦時應該每隔四十五分鐘就停下休息,可喝杯水、去廁所或在座位上做些脊柱保健康復運動等。有些人在正當盛年的時候,可連續使用電腦兩三小時而不覺累,然而日子一久,即使僅工作半小時,也覺得眼花、手痺及腰痠背痛等,這可能就是脊椎病的徵兆。
治療手法避免痛楚
陳醫師表示,曾有病人持續十幾年頭痛,後來發現是脊椎問題,經過三四次治療後已大大改善問題,他指這種個案是基於錯位引起,而非退化或血管硬化等問題,故較易處理。如脊椎錯位多年,就須要更多時間治療,而有骨質疏鬆、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毛病,則必須多加耐性。同時,被痛楚或病症困擾多年者,更要先開導他們的情緒才可治療。
從中醫整脊理筋在治療頸肩腰腿痛和脊柱相關病,一般不須開刀,除非特別個案病情嚴重在非手術療法無效時,會建議病人應該施手術解決問題。陳醫師指中醫整脊特色是,首先要處理肌肉、韌帶問題,因骨肉相連,肌肉和韌帶的力學平衡才能保持脊柱結構正常,所以脊椎有錯位,外圍的肌肉和韌帶也有出錯,有云「整脊不理筋,病痛不除根」就是此意。中醫可用綜合療法如、針灸、拉筋、敷藥或服用中藥等方法處理軟組織勞損及肌筋不平衡等問題。之後才用輕巧手法調整脊椎,這樣才能「筋柔脊正」百病消,做到「施其術,而不知其苦」的效果。
首屆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大會
第一屆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大會暨第八屆中華脊柱健康論壇,早前在中國北京溫都水城隆重舉行,來自世界五大洲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脊柱醫學專家教授與脊柱健康產業精英,一千三百多人滙聚一堂,共商世界脊柱健康大業。
香港中醫整脊學會陳忠良會長,被推選為大會聯盟主席,並在大會致歡迎詞,陳忠良指出,在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的關懷下,世界脊柱健康聯盟於於2001年5月份在北京成立。來自世界16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一千多人參會,其目標是通過整合世界脊柱專家資源,讓人類遠離脊柱病的痛苦。並倡議將5月21日作為「世界脊柱健康日」。
揭「頸性」頭痛十年之謎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9月6日
揭「頸性」頭痛十年之謎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9月6日
俗語說「病人頭痛,醫生頭更痛」,原因是引起頭痛的病因太複雜,就是用當今最先進的檢查方法和儀器都未必查到病因,頸椎病雖然可以引起很多相關病,但較為普遍引起的頸源性頭痛嚴重時止痛藥都不能止痛。
談到頸性頭痛,使我想起一個頗為典型和戲劇性的病例。主角是位馬來西亞男士李先生,他來到我的診所時,受頭痛折磨已有十多年了,幾乎每日都覺頭痛,痛的程度時重時輕,嚴重時止痛藥都無效,為此無法入睡,只好坐等天亮。
李先生頭痛加上睡眠嚴重不足,且不是一兩天如此,而是十多年來天天如此,那種痛苦真是不足為外人道。既然這麼痛苦,李先生當然有去求醫,可是,由普通科到各種專科醫生都見過了,仍沒什麼效用。
有的醫生懷疑他的頭痛是血壓高或心臟問題引致。但做過心電圖、量過血壓,都沒發現任何不正常。有的醫生懷疑是因他的膽固醇過高致血管壁增厚血管變窄,令腦部供血不足引致頭痛,然而,驗血結果證實他的膽固醇不算過高。
星洲來港求醫
最叫他擔心了好一陣子的是,有醫生懷疑他的腦部長腫瘤,於是為他做腦部掃描,幸發現不到腫瘤,但仍找不到頭痛的病因就令他十分苦惱。之後,他分別在多位名醫建議下,進行幾次全身檢查,可是叫他失望的是仍然找不到頭痛根源。
當他幾乎絕望之際,一位曾在我處治療多年腰痛的朋友向他提及我。他二話沒說,立即在太太陪同下飛來香港,一下飛機連酒店都未去,就提着行李直摸上我診所來,可見其情之急,其痛之慘,其盼之切。
我幸好沒叫他失望,我為他詳細診察,並看了有關資料,確診出他是頸椎上下段關節有旋轉式交叉錯位,間接刺激到他交感神經節,引起腦血管長期充血,令他頭痛欲裂。找到了病因,等於找到了鎖匙;找到鎖匙,當然有治療方案。我即用治脊理筋法為他治療頭痛,即時已有緩解,當晚竟可以十多年來第一次好好睡一覺。隨後輔以針灸和中藥治療並配合頸椎康復練功。
他太太在兩星期後,聽到丈夫對她說頭痛已消失時,簡直無法相信,倆夫婦熱淚盈眶……因為十多年痼疾,怎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康復?
治療領域突破
「頸性頭痛」不過是「脊柱相關病」中一種都市常見病。據中國人民大學健康學院今年最新研究資料顯示,「脊柱相關病」已達一百二十一種;近三十多年中國著名《脊椎病因學》魏征教授和《治脊療法》創始人龍層花教授,在治療頸肩腰腿痛和「脊柱相關病」領域有重大突破並領先於世界。2012年5月19日在北京隆重召開「第一屆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大會」,來自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一千三百多位脊柱醫學專家和產業精英參加,兩位前輩榮獲大會頒授「脊柱醫學終身成就獎」。
日倦夜醒 頸性失眠難安枕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9月13日
日倦夜醒 頸性失眠難安枕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9月13日
預防勝於治療已是人盡皆知的道理。禽流感暫時仍是「不治之症」,雖然金剛胺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但副作用厲害,不是人人適宜服用。在這種情形下,預防被感染就顯得特別重要。有均衡的飲食使營養充足,有適量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有足夠睡眠改善免疫系統,這是鼎足而立的要素,缺一不可。
但飲食和運動都易於控制,睡眠卻不一定能從心所欲,香港患失眠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腦力勞動者。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疲勞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機能亦會減弱,必須通過睡眠休息使它再度活躍,睡眠不足是很損害健康的。
七天七夜未合眼
失眠的原因很多,神經衰弱是最常見原因,這是由於大腦神經活動長期過度緊張,引致交感神經失調,這類失眠一般是採用對症藥物治療。但不少患者否認有過度疲勞、過度用腦及精神不愉快等情況,這類患者通常在臨床檢查排除了內臟器質性病變後就會被定性為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症等,一般採用對症藥物治療。
不過,仍有部分患者經臨床診治及服食治療神經衰弱的藥物後仍無明顯效果,倘若這些患者兼有頸椎病症狀的話,那就應懷疑是否患上「頸性失眠」。
秘書張小姐突然患上失眠,看過醫生吃了藥後,白天覺得頭暈腦脹,神志不清。來就診時晚上已七天七夜未合過眼,身心疲累萬分,幾乎精神崩潰。其實張小姐是因為落枕後引致上段頸椎錯位,從而刺激頸上交感神經,故經常頭昏、精神疲憊,但臥床時因枕頭壓迫頸椎而刺激頸上交感神經而興奮充血,致使頭腦清醒全無睡意。我為她糾正上位頸椎後,當晚便能安睡四個小時,治療六次後即康復,隨後三年未見復發。
先理筋後正脊
家庭主婦陳女士經常頭痛頭暈,失眠已三年,近半年加重,有時通宵難眠,肩背沉重如背重物,食欲不振,消瘦明顯,情緒不穩定,易哭易怒,煩躁不安,四處求醫檢查,未見器質性病變,多被診斷為更年期綜合症、神經衰弱等,服食過多種藥物仍無明顯好轉,體質日趨虛弱。X光檢查顯示其頸、胸椎均有病理性錯位,用治脊理筋手法先理筋後正脊,使其頭暈、頭痛及睡眠情況改善。
因其體質弱、病程久,即配合滋陰補心腎與強壯脾胃的中藥內服,再治療其頸胸錯位及軟組織損傷,兩個療程後食欲改善,體重增加,繼而全身情況逐漸好轉,睡眠基本回覆正常,隨後一年情況基本穩定。
頸椎病可致耳鳴耳聾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9月20日
我們受噪音煩擾得氣惱時,會恨不得耳朵聽不到聲音,好獲得清靜。這當然是一時的氣話,因為耳聾亦同樣痛苦。城市噪音的污染已成為日益受關注的問題。
噪音的確是令人十分煩躁和困擾的,猶幸一切噪音總會有暫時停息的時候,使人可得回片刻安靜。但如果得了耳鳴之疾,則耳內便會日夜嗡嗡作響,噪音二十四小時困擾不斷,真是痛苦至極,據說著名畫家梵古就是因為耳鳴嚴重而變瘋狂的。
有位大洋行總裁,他是英國人,一天突然發現左耳無緣無故聽不到聲音,嚇得他馬上往見醫生,但服了兩日藥仍未見改善,於是轉看專科。專家診視後,認為情況嚴重,若發病十日內吃藥亦沒有好轉的話,左耳就會終生變聾。
治療後恢復聽覺
總裁吃了專家的藥,不但無效,且頭痛暈眩兼嘔吐,根本無法進食,真是雪上加霜。經朋友介紹求診於我,檢查發現他頸椎第二、三節前偏左移位,引致頸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血管痙攣,表現為暫時性耳聾現象。這都是因為他工作壓力過大,令到神經失調所致。經治脊理筋療法糾正患椎移位,再配合針灸治療七次後,已完全恢復聽覺,至今未見復發,令這位英國人扭轉了過去認為中醫不科學的看法,對中國醫學的奧妙佩服得五體投地。
耳鳴耳聾都屬於耳疾,但也可能不是耳疾,而是頸椎病的症狀之一。頸椎病會引致暫時性耳聾,也會引致耳鳴。頸源性耳鳴與耳聾一般都屬於功能性障礙,所以在現代醫學病理檢查中常查無實據。為此,很多時候無法入手醫治,使病情耽延加重而最終變成無法醫治,故不可忽視。
頸性耳聾多出現於慢性頸椎病患者身上,耳聾前先有耳鳴,多呈持續性,時輕時重,為雙側或一側較嚴重,繼而便會出現重聽、耳聾症狀,多為漸進式,老年人的頸性耳鳴和耳聾多屬此類。
由於頸椎骨病的損傷較嚴重,且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症,不易與其他原因所致的耳鳴和耳聾區別,只有頭頸外傷或「落枕」後耳鳴、耳聾症狀加重的時候,才會引起注意。
壯年可患頸性耳鳴
雖然耳鳴和耳聾是頸椎病常見症狀之一,但極少單獨出現,多同時伴有眩暈、頭痛、視力改變等腦血管神經症狀。
頸性耳鳴多發生在青壯年,多由於頸椎急性損傷引致。耳鳴會呈間歇性發作,音調一般會較高,頸部壓痛點與耳鳴多在同一側,X光檢查患椎有異常,當然首先要排除耳部和聽覺系統其他疾患。對於康復期的患者,可以配合服食中藥,對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有幫助。
頸源性吞咽障礙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9月27日
頸源性吞咽障礙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9月27日
進食除了維持我們身體的「開支」之外,中國人更有說「民以食為天」,雖然有人食得招積揀飲擇食,也有人食得隨便但求果腹,但人總是喜歡美食,惟是偏偏在潮流興苗條後,就有一群女士要跟美食劃清界線,節食減肥,當中有人甚至因此而發展成厭食症。
有些人並非患上厭食症,但老是「食得辛苦」。他們並非厭食,因為他們心裏其實是很想進食的,只是出現吞咽困難,即使美食當前,他們仍是覺得喉間似有一道閘門,影響食物通過,但檢查他們的咽喉時,又不會發現有何病理性毛病。於是,有人指他們是心理作用。而現代醫學將此現象歸入「癔病」範疇。
女教師身受其苦
食不下嚥本身已經令病人十分痛苦了,加上不被理解,又求醫無門,痊癒無望的話,就更痛苦。以下是朱女士的經歷。
四十歲的朱女士是位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身體一向健康,且中氣充足,聲音宏亮,許多同事都羨慕她有一副好嗓子,是天生做老師的料子。誰知有一次她傷風後,雖服食了不少消炎藥,但總覺喉嚨內痕癢乾燥不適,於是轉看專科,所得基本診斷是慢性咽喉炎、神經官能症等,因多次檢查都只發現除咽喉部敏感和咽後壁充血外,未見其他異常。
她斷續服食了不同的特效藥,但症狀未見改善,更漸感喉間有一粒如核一樣的東西梗塞住,吞之不下,咳之不出,有時吃飯飲水都覺得被喉中那無形異物頂出來,引致嗆咳噁心。由於進食困難,使她日漸消瘦,營養不良,更經常失眠,胸前有壓迫感,呼吸不暢,欲講話但發音無力,病人形容自己很接近死亡。
像朱女士的病狀,其實中醫很早已有記載,其病稱為「梅核氣」,主要是由於情志不舒、肺腎虧虛、津液耗損所引致。病者會自覺喉間好像含着一個話梅核,吞之不下,咳之不出,整天頂住,坐立不安;然而此核事實並不存在。
理筋鬆解法
朱女士來診時發病已經兩年,看見她面容憔悴,不願講話,經臨床檢查觸診發覺,其頸肌緊張,頸活動略受限制,頸椎中段略向後凸,頸椎第五、六後關節有壓痛,做收下巴動作的時候,低頭即感到喉間憋氣不適,X光檢查可見第五、六頸椎前有韌帶鈣化影,在脊柱相關病中,因頸椎病損所致的吞咽動作困難,稱為「頸源性吞咽障礙」。
找到了病源所在,我先用理筋鬆解手法,鬆弛她頸部緊張痙攣的肌肉,然後在坐位式牽引下,施以治脊復位手術,將其向後凸出的頸椎向前推回,其可能因頸椎移位而刺激頸交感神經和咽部組織所引起的功能紊亂,便可以得到改善,產生的咽喉異物感亦得到緩解。
經過三次治療後,她已自覺呼吸暢順、胸悶改善。六次治療後,飲食日趨正常,未見嗆咳且睡眠好轉,但喉間仍有少許異物不適感,於是配合針灸及中藥,一個療程即康復,隨後多年未見復發。
什麼是頸性視力障礙?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0月4日
眼睛傳達我們心底的喜怒哀樂,被稱「靈魂之窗」,所以一個好演員必定擁有一對會說話的眼睛。聽說美國中央情報局訓練特務,也着重訓練他們的眼神,好使他們在撒謊時,眼神不會出賣自己。
眼睛其實也是「健康之窗」,千百年來,中醫在診病中很重視對眼睛的觀察。有些高明的老中醫可根據「肝受血而能視,開竅於目」醫理,再結合四診八綱資料,病者尚未開口,醫者已將所患何病、病程多久、目前有何不適和痛苦等娓娓道出,使患者佩服不已。其實這些推斷是積數十年的經驗總結與潛心研究,是有科學和醫學根據,是中醫的特點之一。但假如患者的眼睛問題是由於頸椎病引起,則神醫亦會束手。因為這是無論怎樣「看」也看不出來的。
易致頸椎移位
頸椎病能引起眼部視力障礙,近年來已引起中外醫學專家的重視;據有關醫學研究資料顯示,在一千六百零五個頸椎病例中,有眼部症狀者共一百三十七個病例,佔百分之八點五三,其主要病因是長期低頭工作,或長期用高枕頭睡眠,或不用枕頭睡眠,均易使頸部生理彎曲變直或側彎,造成頸椎力學不穩定,容易使頸椎發生移位,壓迫或牽拉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節,使血管發生痙攣和口徑變窄,眼部視神經得不到充分血液供應造成缺氧,以致視覺傳導發生功能性障礙,出現視力下降、眼矇、眼痛、眼脹、畏光流淚、眼睛疲勞、不願睜眼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失明。
以下為許女士的個案,她是個四十五歲的家庭主婦,有多年頸肩背痠痛病史,有時會頭痛眼花,她認為只是婦女的常見症狀,未予重視。但慢慢覺得眼脹易疲勞,視力模糊,有時覺得眼前有霧一樣,極之不舒服。朋友告訴她可能是「老花眼」,配副眼鏡就OK啦。
但自從配第一副眼鏡開始,發覺初戴時視力的確得到改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似乎眼鏡的度數又不對了,此情況且反覆發生,她還認為是那幾間眼鏡舖的驗眼設備不夠先進,鏡片質素差,於是又輾轉到多間眼鏡舖配新眼鏡,三年內共配過七副眼鏡,但仍是戴了新眼鏡後視力很快又模糊。
治脊理筋不再痛
她於是懷疑眼睛得了什麼嚴重病症,趕快去看專科,但眼科醫生亦未能檢查出她眼部有明顯器質性病變。她是因頸痛牽扯到背部不適才來就診,經X光檢查,顯示其頸椎第三、四橫突偏左,頸椎第六、七橫突偏右,並在椎旁有明顯壓痛痠脹。
經三次治脊理筋治療後,頸部已不再痛了,眼睛的痠倦亦有改善,且覺眼睛逐漸恢復舒適明亮,眼前霧狀感已減少,一個療程後基本痊癒,隨後一年未見視力異常下降,也不需再四出配眼鏡了。
臨床證明,許多頸椎病患者,經數次「治脊理筋」診療後,普遍感覺到精神為之一振,眼睛特別舒適明亮。甚至連心情也隨之輕鬆暢快,這可能與脊椎病理性移位得到糾正有關;由於頸周痙攣的「筋」也隨之鬆弛,心、腦之間血管異常壓力得到改善,血液暢通,含氧量增加,正常的生理現象因此而得到恢復。
小心「頸性」血壓異常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0月11日
小心「頸性」血壓異常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0月11日
患高血壓原因很多,有因血脂積聚在血管壁令血管變窄硬化而引起的,有因心臟病引起的,有因腎臟毛病引起的,有精神緊張引起的,還有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過去,老人家袋中必不會少的,是一瓶被戲稱為「老人香水」的藥油,有什麼頭暈作悶就擦一點,可得暫時緩解。
如今,老人家袋中多了另一種必不會少的東西,就是藥丸。許多老人家袋中的藥丸還不只一種,而是多種,而在這多種藥丸中,很大機會必有一種是治高血壓的。
高血壓是常見病,尤其是老人常見病。今天我要告訴讀者的,就是一個常被忽略了的高血壓病因之一「頸椎病」。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必須要對症下藥,消除引致血壓升高的根源。如果是腎性高血壓者,便應治理腎病,腎病得到控制,血壓自可恢復正常;如屬精神緊張性高血壓,便應服用鬆弛神經的藥物,消除了緊張,血壓就不會升高了。至於血管硬化性和心臟性高血壓,則多需長期服藥控制血壓,一般療效都算理想。
血壓時高時低
如果服用了降血壓藥一段時期而血壓仍未能受控制,或血壓出現時高時低的話,那就值得注意是否頸性高血壓了。與脊柱相關的血壓毛病,會出現偏高情況,但也會出現偏低,統稱為血壓異常,多發生於頸椎病。
據資料統計,發病率佔頸椎病的百分之六,高血壓是低血壓的十倍左右,多發生在中老年,極少發生在青年。
任職會計師的何先生現年四十三歲,三個月前不慎跌倒,頸部後仰扭傷,此後頸部反覆痠脹僵痛,特別在每日下午伏案工作時間一久便頸痠背倦,有時肩背像壓着大石般,沉重不適,間或還會有瞬間面部發熱、心跳加快、坐立不安。家人恐怕他因工作緊張致心臟出了毛病,勸他檢查身體。
檢查報告出來,除血壓異常外,其他心電圖等一切正常,但服藥後反覺頭暈、肢體乏力,更加不適。及後,何先生因頸痛來我處就診,問診時他訴說血壓不穩定,時高時低,不知要吃何種藥,真是苦惱萬分。
治脊正骨矯正錯位
綜合他過往身體檢查的結果,初診為脊柱性血壓異常。果然在觸診中發覺其中段頸椎錯位,橫突前移引致頸肌緊張痙攣,刺激頸動脈竇使血壓發生波動異常,為此診斷為「頸性血壓異常」。用理筋手法,鬆解頸周痙攣斜角肌群,配合治脊正骨手法逐步矯正錯位頸椎,六次治療後血壓日趨穩定,各種不適改善,一個療程後基本康復,至今未見復發。
血壓異常的人假如有頸椎病史、頸部不適、頸部曾受外傷、X光檢查發現頸椎有異常並兼有其他頸椎病的症狀者,都值得檢查是否患上了「頸性血壓異常」。
「頸性暈眩」不容忽視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0月25日
「頸性暈眩」不容忽視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0月25日
許多患者對「頸椎病」的定義十分模糊,以為頸椎病就是頸痛;其實頸椎病的症狀是多種多樣的,而更應注意的是,有部分患者根本沒有明顯頸部疼痛的症狀,只會出現頭痛、眩暈、血壓高或手麻無力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仔細檢查頸椎,就會很容易誤診為神經血管性頭痛、偏頭痛、內耳眩暈、高血壓、風濕等病。例如被誤診為內耳眩暈,即俗稱耳水不平衡而引致暈眩的病例,據有關資料顯示,約百分之四十五其實是頸椎病患者。
這裏舉個典型的例子:李女士,三十四歲,三年前開始突然間歇地無故暈眩,最嚴重的一次是在洗澡後,在毫無不適的先兆下突然昏倒,頭部撞到洗手盆,血流如注,幸好家人發覺及時,立即把她送進醫院縫針。如是者,她三年來已這樣無故地暈倒十多次,甚至試過在街上暈倒,以致後來每逢外出甚至在家中亦要親人陪伴。
影響飲食睡眠
三年來,雖經過許多檢查和治療,病情卻未見有突破性改善,醫生的診斷多為「神經官能症」、「眩暈綜合症」以及「腦震蕩後遺症」等。服食過各種特效藥物也未見明顯效果。為此,李女士心情變得十分煩躁,飲食睡眠均受影響,體質每況愈下。
當李女士來見筆者時,體質已弱得須由別人攙扶。經臨床檢查,其脈搏較快,為每分鐘一百零二,血壓偏低,X光片顯示頸椎生理弧度變直,頸椎中下段椎體後下緣有骨質增生,上頸椎棘突向右偏。觸診時按壓右枕部與轉動頸部向右方向即覺眩暈加重。據此,診斷為「頸性眩暈」。經六次治脊理筋,配合內服中藥治療,眩暈減半,兩個療程後已完全康復。
與脊柱相關的眩暈病多由頸椎外傷勞累、退化等引致,使椎體輕度移位(如頸生理弧度改變、骨關節錯位、骨膜嵌頓等),筋痙攣刺激(或壓迫)頸椎動脈,使血管收縮,造成腦部供血不足而出現眩暈。本病多以四十歲以上者多見,有時因外傷或職業病勞損,也可發生於年輕人。
年輕人也罹患
早期一般有頸梗膊痛、頭痛頭脹、頸部活動不靈活,可感到摩擦音,有時會感覺到看書時眼睛易倦,但最重要是頸性眩暈與頸部轉動有關(即將頸部轉某方向時,眩暈病狀很快出現),表現為「旋轉感、傾斜感、搖動感、失穩感」等,發作時間多為數秒或數分鐘,眩暈發作後在兩至三個星期內仍有像坐在船那樣輕度眩暈感覺,嚴重的頸性眩暈,當頸部、體位改變時會突然暈倒,事前可能毫無警告訊息,但意識清楚,視聽力基本正常。由於暈倒後頸的方向改變刺激或壓迫頸椎動脈因素解除,所以數秒或數分鐘內即可完全恢復。但潛在危險性乃在上下樓梯及過馬路時不可估計之意外,應提高警惕。
面腫手梗成因解構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1月1日
面腫手梗成因解構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1月1日
頸椎有了問題引致疼痛麻痹,相信大家都有所認識,但頸椎引起面部腫脹,影響儀容相信就鮮有人知。如果因「頸性之面部浮腫」而誤認為肥胖或內分泌失調所造成,甚至誤診為心、腎問題,那無論你在面部上怎樣按摩敷面膜,服食各種藥物,其結果都是「治標不治本」。正如有些患者無奈地慨嘆,「飲滾水都肥,又有什麼辦法呢?」
自古以來愛美乃人之天性,特別是生活在高度商業化的香港,女性除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外,如果再擁有清秀的面孔、甜蜜的笑容,相信其事業會更上一層樓。
為此,本港女性在美容化妝方面的支出達數以億元計,數字可謂驚人。頸椎引致面部浮腫有一個特徵,就是大多數患者早晨起來均有單手或雙手手指麻脹,屈伸僵硬。以下舉一個病例供大家參閱。
肥腫難分
三十六歲的周女士任秘書,因經常低頭處理電腦文書工作,頸梗膊痛在所難免,有時更感手部痹梗,多次做物理治療和按摩推拿,自覺基本康復。某日早上起床刷牙時,發覺右手梗脹,抓水杯時手指關節僵硬,正在擔憂,哪知驚魂未定,從鏡中看到自己脖粗面腫的樣子,嚇得叫了起來。
她先生當然很擔心,準備早餐後求醫,誰知過了不久面部腫脹就像潮水一樣消退而且右手指也靈活如昔,為此大家齊鬆了一口氣,以為只是晚上飲水太多所造成,所以第二天晚上不飲水。誰知第二天早上起來,發覺手梗面腫又再次來了。此後反覆發作,漸漸腫多退少,連脖子也變粗,慢慢面部變得肥腫難分了。
擔心「毀容」
面對此「毀容」威脅,周女士當然憂心如焚,傷心欲絕。她四出求醫,做了有關心、腎系統的檢查並未見內臟器質性病變,基本診斷可能與內分泌有關,但服食多種藥物未見效果,令她萬分彷徨……
周女士是因手指日益脹梗而前來求醫,筆者仔細分析她帶來的頸胸部X光片,顯示頸椎第三、五、六橫突向前右移位,觸診按壓右頸腫痛明顯,頸肌痙攣,可放射右手麻脹。經用治脊理筋療法為她鬆解頸周肌群,並用治脊正骨法復位,三次治療後,晨起面腫、手指梗脹明顯改善,再配合補腎紓肝中藥,一個療程基本康復,隨後兩年未見復發。
筋病要提防 骨刺不用怕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1月8日
上期講到周女士面臨「毀容」的怪病,相信很多讀者都很關心病因何在?其實也是頸椎病在作怪。俗語謂「勞者傷其筋骨」日積月累的伏案工作,頸椎周圍的軟組織(即「筋」)很容易損傷、充血、勞損,且刺激或壓迫頸上神經節,影響血管神經,造成關節囊腫脹、血管擴張壓力加大,滲出之體液增加和回流減少而形成水腫。特別在頸椎前的淋巴腫脹使頸有變粗脹大的感覺,多波及面部、頸以及手部亦僵硬梗脹。有時也會影響下肢,但機會較少。據有關資料顯示:頸椎病引起血管神經性水腫的比例不算多,只佔一百五十分之一。
筋病的中醫學說
任何病能找到病源,當然就容易妙手回春了。許多人以為頸椎病就是頸痛、生骨刺,殊不知頸椎所引致相關病是如此之多,所表現的病狀各式各樣。不但病人痛苦,也令醫生「頭痛」。「筋骨相連」大家都知道,但中醫骨科數千年來最具特色的是「筋骨並治」。正所謂「正骨不理筋,病痛不斷根」,由此可見筋病在中醫學說中的重要性。
筋病即現代醫學所稱的軟組織損傷,雖然在醫學分科中並沒有正式「筋科」,但近二十年國內在研究軟組織的「筋病」中,結合現代科學、醫學,並經臨床探討,證明了軟組織損傷所引致的病痛,在骨傷科中約佔百分之七十。筋病變的徵候似乎都和「痛」關係最密切,其特性有一、發病時間長;二、病情發展緩慢;三、用現代化驗等檢查指標基本正常;四、筋病疼痛多潛伏在骨隙之間,是內服藥難以到達的部位,所以用一般的方法難以根治,故在脊椎相關病痛中佔相當大的比例。
談骨刺色變
相信許多人談起骨刺都會「談虎色變」。不少病人一見到醫生便說最擔心患處生骨刺,以為有骨刺就一定有疼痛,甚至以為生骨刺就一定要開刀做手術才能根治。
其實人到了一定年紀,如五十歲後,大約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會在頸、腰、四肢關節活動或負重多的部位,勞損退化長出代償性新骨,這些肥大性改變,在X光片上會見到一些圓形、尖形甚至鷹嘴形骨刺,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驚慌!
這正如人的年紀大了,頭髮會逐漸變白一樣,只要骨刺不壓迫或刺激到神經、血管、脊髓,一般都不會引起疼痛和不適的。
助穩定脊柱
目前許多醫學研究報告顯示,頸、腰椎前側緣的骨刺在脊椎力學上是有助於脊柱的穩定,正如一間木屋向右傾斜,人們便用木柱頂住右方使之不再繼續傾倒一樣。所以說骨刺並非想像中那樣可怕。但對於脊椎後或側後緣有骨刺增生兼有脊椎病症狀的患者,那就應該提高警惕!
小心「頸性」血壓異常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1月15日
患高血壓原因很多,有因血脂積聚在血管壁令血管變窄硬化而引起的,有因心臟病引起的,有因腎臟毛病引起的,有精神緊張引起的,還有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過去,老人家袋中必不會少的,是一瓶被戲稱為「老人香水」的藥油,有什麼頭暈作悶就擦一點,可得暫時緩解。如今,老人家袋中多了另一種必不會少的東西,就是藥丸。許多老人家袋中的藥丸還不止一種,而是多種,而在這多種藥丸中,很大機會必有一種是治高血壓的。
高血壓是常見病,尤其是老人常見病。今天我要告訴讀者的,就是一個常被忽略了的高血壓病因之一「頸椎病」。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必須要對症下藥,消除引致血壓升高的根源。如果是腎性高血壓者,便應治理腎病,腎病得到控制,血壓自可恢復正常;如屬精神緊張性高血壓,便應服用鬆弛神經的藥物,消除了緊張,血壓就不會升高了。至於血管硬化性和心臟性高血壓,則多須長期服藥控制血壓,一般療效都算理想。
脊柱相關的血壓病
如果服用了降血壓藥一段時期而血壓仍未能受控制,或血壓出現時高時低的話,那就值得注意是否頸性高血壓了。與脊柱相關的血壓毛病,會出現偏高情況,但也會出現偏低,統稱為血壓異常,多發生於頸椎病。據資料統計,發病率佔頸椎病的百分之六,高血壓是低血壓的十倍左右,多發生在中老年,極少發生在青年。
任職會計師的何先生,現年四十三歲,三個月前不慎跌倒,頸部後仰扭傷,此後頸部反覆痠脹僵痛,特別在每日下午伏案工作時間一久便頸痠背倦,有時肩背像壓着大石般,沉重不適,間或還會有瞬間面部發熱、心跳加快、坐立不安。家人恐怕他因工作緊張致心臟出了毛病,勸他檢查身體。
理筋手法紓緩不適
檢查報告出來,除血壓異常外,其他心電圖等一切正常,但服藥後反覺頭暈、肢體乏力,更加不適。及後,何先生因頸痛來我處就診,問診時他訴說血壓不穩定,時高時低,不知要吃何種藥,真是苦惱萬分。
綜合他過往身體檢查的結果,初診為脊柱性血壓異常。果然在觸診中發覺其第四至第六頸椎錯位,橫突前移引致頸肌緊張痙攣,可能刺激頸動脈竇使血壓發生波動異常,為此診斷為「頸性血壓異常」。用理筋手法,鬆解頸周痙攣斜角肌群,配合治脊正骨手法逐步矯正錯位頸椎,六次治療後血壓日趨穩定,各種不適改善,一個療程後基本康復,至今未見復發。
血壓異常的人假如有頸椎病史、頸部不適、頸部曾受外傷、X光檢查發現頸椎有異常並兼有其他頸椎病的症狀者,都值得重視檢查是否患上了「頸性血壓異常」。
做個精明病人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1月22日
因脊椎毛病而引致頸肩腰腿痛的情況相當普遍。在美國,據數年前的統計,每年有超過八千萬人患上脊椎性痛症,所耗醫療費和勞動力喪失價值共約60億美元,數字相當驚人。
再者,此統計數字至今已相距多年,若在現在再做統計,相信還不只此數。
當然,這種病也不是美國人專利,其實全世界的人都在受着它的折磨,只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未有過類似的統計而已。特別是城市人,尤其坐辦公室者,更多出現非外傷性脊椎病症。由於其非外傷性,故一直被忽略,而一律將痛症歸咎工作過勞。
非外傷性脊椎損傷
我在三十多年的臨床研究中發現,約三分之一的病人,當脊椎病治療好轉之後,病人相應的臟器疾病亦會隨之好轉和痊癒,從而啟發我研究「治脊理筋」療法。
據有關資料證明,目前世界醫學界可通過治療脊椎而達到治療各種內臟病症近百種。即使環顧我們身邊,也不難看到許多常抱怨頸肩腰腿痛的人,要常貼些什麼風濕膠布,擦些什麼止痛膏之類。這些病人亦不限於老年人,中年人也有,甚至年輕患者也日益趨多。因此,頸肩腰腿痛以及脊椎相關疾病,已日益被世界各國醫生和政府重視。
小巫見大巫
你會經常看到電視劇中,有人中槍或墮樓,引致脊椎受傷致半身或全身癱瘓的情節。這些就屬於外傷性脊椎損傷,看來十分可怕。
其實,相對與非外傷性脊椎損傷,這類外傷性的病例便屬小巫見大巫了,到底人不是有太多機會碰到中槍或墮樓等意外。但非外傷性脊椎損傷卻形成於日常生活中,正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中獎」的機率高如染傷風感冒,故更應要認識和重視。
認識有兩方面。第一,是知道其成因,以便預防其發生;第二,是知道其原理和症狀,以便其發生後得以確診,因為事實許多脊椎病的病例都被誤診,以致疾患只治了標,未能治本,或甚至連標都治不了,白受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前文所舉羅女士「怪病」一例,就是最好的明證。
不要自我斷症
世界上有許多好醫生,但不是所有醫生都是萬能聖手,尤其如今醫學的趨勢是「專」,且大家「專」的科別愈分愈細。所以,許多病人自己先替自己斷症,然後自己決定看什麼專科,如果自己判斷錯誤,就會看錯專科,延誤了治療。
脊椎病由於牽涉到體內各臟器,症狀也多表現在這些臟器,所以是最容易被誤診的疾病。大家很有必要做個精明的病人。
怪病苦纏三年 華僑千里求醫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1月29日
周先生移居巴西三十年,在1991年,他收到一封由香港朋友寄給他的信,內有一張香港一份報紙專訪本人的報道。全家人為四十六歲被怪病纏繞歷三年之久的周先生,泛起一絲希望的曙光,並決定南下求醫,希望早日恢復昔日的健康!
在妻子和兩個孩子及朋友的陪同下,周先生來到診所,由於他說話有困難,由他妻子代為簡介病況:「我們在巴西是經營小型餐館,我先生身體一向很好,但在三年前他覺得經常頸梗膊痛和頭痛,以為是工作過勞,也去看過醫生和吃藥,但病情不但沒好,反而頭痛、頭暈次數增多,並且影響到右眼酸脹怕光,右耳鳴,而且日益畏寒怕風,就是在炎熱的夏天都要穿毛衣,晚上要用毛巾包裹着頭睡覺,否則會鼻痕難忍,噴嚏不停之後會鼻塞,許多鼻水會倒流咽喉引致喉嚨刺痛發炎,呼吸困難,為此晝夜難眠……。」
三叉神經痛
周太愁眉深鎖憂鬱地說道:「他病了,餐館停了業,雖然經濟困難,但節衣縮食也要把他醫好,不過很不幸,度過了漫長的三年,也不知道找盡多少醫生和服了幾多藥,也做了數不清的檢查,不但病沒好轉,連發病原因都不能確定呢!今年上半年又因右面部痹痛而影響到牙痛不能咬嚼,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但服藥無效。牙醫拔除右大牙後,牙痛是減輕,但口不能張大。現在只能吃些稀粥和用飲筒吸些流質湯水。所以他身體更加虛弱,連講話都不清楚。」講到這裏周太禁不住淌出淚水焦急地問:「陳醫師,他到底得什麼『怪病』呢?」
交感型頸椎綜合症
周先生所患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的「怪病」。既然許多攜來的檢測報告,都排除器質性疾病,而病因不明,很值得按脊椎病因進行檢查診斷,觸診發現頸椎右側彎,頸椎二、三、四橫突右前移位元,局部腫脹壓痛明顯,而且放射到頭眼耳肩痠痛。
X光頸椎片顯示上段頸軸變直,頸三前移位,頸椎五、六、七後緣輕度增生,第一胸椎後凸偏右。為此初步診斷為「交感型頸椎綜合症」,經用理筋鬆筋手法,先減輕頸周圍肌肉痙攣腫脹,配合神燈照射,促進血液循環後,先矯正上段頸椎錯位,後調整胸椎錯位,經六次治療,頭痛、眼脹、耳鳴、鼻塞明顯減輕,口可張大並可吃些煮的很爛的麵條,因考慮到患者病情較久,體弱,第二、三星期配合內服中藥與針灸加強療效。
三個療程後,周先生第一次着短袖衫來到我醫務所,滿臉笑容,眼睛飛出歡樂的淚花,他激動地告訴我:「三年來的痛苦,真想不到終於解除了,我真的不知用什麼言語來表達我們一家人的感激。」作為一個中醫整脊醫師,把病人治好了,我心中也充滿了無比的快樂和滿足。
器官脊骨互有影響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2月6日
1987年筆者首次接受本港一份英文報紙專訪,是關於一位羅女士因頸椎病四處求醫(包括到美國、加拿大等著名醫院)接受過最現代化的全身檢查。歷時十年,基本上找不到她得病原因。
後來,有人介紹她看精神科醫生,懷疑她患上精神病,她的「病」都是她自己想出來的,可能根本不存在。一個人有了病痛,已經是很不幸的事,花了大量金錢、時間,希望恢復健康,但結果得到這樣診斷。
患者親述
現代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不斷發展之際,還可以發現不少疾病的病因不明,得不到正確的診斷。有些疾病雖經過各種必要的檢查,無法查到病因。患者欲醫無門,欲哭無淚,萬分痛苦!
以下一段是患者接受記者訪問時談話的譯文:「估不到頸痛而引起頭痛、失眠等毛病,使我十年來生存在無比痛苦中。雖然不斷尋找名醫、專家,嘗試不同治療和藥物,但使我很失望!有一次想結束生命來擺脫痛苦!很幸運經朋友介紹嘗試用中國治脊理筋醫術,短短幾個星期就奇迹般解除了我的痛苦。」
椎骨像積木
因脊椎而引致頸肩腰腿痛其實相當普遍,在美國每年超過七千萬人患該病,每年治療費及勞動喪失費約60億美元,數字可算驚人。為此,頸肩腰腿痛以及脊柱相關疾病,已日益被世界各國醫生和政府重視。
脊椎骨是人類傳輸生命力不可缺少的神經網通路。腦與脊髓加在一起就稱為中樞神經系統。正常人的脊柱有三十二至三十四個脊椎骨。頸椎七個,胸椎十二個,腰椎五個,骶椎五個和尾椎三至五個。
相互性影響
椎骨與椎骨間叫椎間盤的軟骨,將椎骨像積木般連接起來。側面觀看呈「S」形狀,有三個生理彎曲。脊骨內有連接腦部的通孔,連結成一條管狀通路,脊髓就藏身其中,主要物質是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
各椎骨間有椎間孔,穿出椎間孔的神經則有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連接身體內部各器官。如果脊骨損傷、移位,那麼相應的器官就會受到影響。反之體內某器官發生異常狀況時,相應的背脊也會疼痛、移位、變形,所以有經驗的醫師通過脊椎的摸診就可以初步診斷病變所在。
「治脊理筋」療法
筆者在三十多年臨床研究中發現,約三分一的病人,當脊椎病治療好轉後,病人相應的臟器疾病亦隨之好轉或痊癒,1984年起在中國著名脊椎病因學魏征教授與龍層花專家的啟發教導下,潛心研究「治脊理筋」療法。
據中國人民大學健康學院最新調查資料顯示,目前脊柱相關病己達一百二十一種。而許多目前許多醫學界認為所謂的疑難病症或原因未明的病痛都與脊柱有關,相信在脊椎病因學的不斷發展下,將會為人類的脊柱健康事業寫上燦爛的新一頁。
談諸葛亮積勞 解怪病之謎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2月13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靈魂人物,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手持羽毛扇,料事如神,經常談笑用兵,略施小計,就可大獲全勝。我從小就對他很敬佩,但很可惜因幫助劉備抗曹,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一個人的體力和腦力透支都會造成疲勞,長期的疲勞會降低身體的抵抗力,疾病就會趁虛而入,導致百病叢生,其後果是嚴重的。二十世紀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是「疲勞」。這並非危言聳聽。
據美國家庭醫生技術協會調查報告指,「有慢性疲勞問題的在經理中佔百分之八十六、教師中佔百分之六十三、秘書中佔百分之六十、流水線工作中佔百分之五十四」,並隨着經濟高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太累了、太疲勞已非以上幾類人的「專利」,它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應引起大家重視。
痠痛影響情緒
年前有一位李女患者,三十八歲,任職某機構部門經理。有一次打羽毛球扭傷腰部,經公司醫生打針吃藥後疼痛消失,兩星期後腰部還有痠脹易疲倦,覺得是小問題。因工作繁忙也不放在心上,但這小問題接連引起意想不到的痛苦。她慢慢覺得在腰脊兩旁只要坐,或站超過一定時間,就會感覺腰部痠脹隱隱作痛,滿不舒服。要不時扭下腰,或寄情工作,不久痠痛可以自動消失。
一向事業心旺盛樂觀的她還開玩笑地對家人說:「可能我是勞碌命,不能偷懶呢!」過了一段時間,腰部疼痛日趨嚴重,坐和站一超過十分鐘就整個腰部僵硬,難言的痠脹好像從腰中滲出向周圍擴散,影響到雙腿行路無力。她開始覺得着急和恐懼。輾轉求醫,也照了許多X光片,但報告出來「未見異樣」。
患者失去信心
總是找不到她患的是什麼病,患者已失去信心,認為是「怪病」無法醫治,情緒低落令家人擔憂她做「傻事」。
在熱心朋友介紹下登門求治,經看攜來X光片發現腰椎有側彎,第三腰椎橫突旁尖端密度增高、變白。腰2、3棘突偏歪。用手按壓橫突處有圓形硬結,且按壓時反應痠脹明顯與發作時痠痛感覺一樣。病會放射到雙腿痠脹麻乏力不適感,且只在膝關節平面以上。為此立斷該病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症」,經用治脊理筋療法,配合針灸、中藥蒸汽。考慮到患者該病遷延年之餘,身心皆虛弱,配合內服大補氣血,活血化瘀中藥。並配合單腿收腹放鬆腰大肌運動六次治療痛症減半,二個療程治療完全康復,患者激動地講「中國醫學真神奇。謝謝你」,她先生接着說:「你忘記謝謝我呢,每晚為你捶背真辛苦。」當時在座的各人都哄堂大笑……
妊娠分娩腰痛與關節錯位 - 脊椎健康 - 陳忠良中醫師 - 2012年12月27日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腰腿痛症可說是很多人都會碰到的煩惱,然而,病患者卻很多時會因治理不得宜,無端地令病情拖延加深。
以我們多年接觸的病例來觀察,發覺很多腰腿痛症病患者,大部分其實都是因一時的不慎扭傷腰部或妊娠、分娩等因素,導致骨骼關節的錯位。
分娩後隱痛
當腰腿痛的症狀出現時,導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很多時都會被疾患的表面所掩蓋,例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致病的根源反而不能引起病人和醫生的重視而被誤診,故此沿用一般的方法去治療,效果當然不理想了。
病患者的病源一旦及早被確診,經過正確的手法令錯位的地方恢復原狀,療效便會十分快速顯著。在這裏,可以為大家舉一個病例。
馬女士今年三十八歲,一向在寫字樓擔任文職,她一向沒有患過腰腿痛症,在一年前經過分娩後便感到下腰的部位隱隱作痛,走起路來也明顯地覺得雙腿不自然。
腰骨乏支撐
第一個打入馬女士念頭的是,分娩時可能沾染過濕氣,因此患上風濕,在看過幾位醫生後,都不約而同地將此作為風濕病的治理,結果是屢醫不癒,而且病情逐漸加劇。
據馬女士所憶述,在前來就診前的一個星期,她腰部感到愈來愈痛,既不能夠分 長時間坐下來,站立時疼痛又會令她吃不消。
每當上下班在巴士站等巴士時,需要背靠支撐着身子,猶如腰骨完全乏力,而且痛感亦向腹部放射,連右大腿的後側也開始有陣痛出現。
當她來到醫務所時,情緒頗為低落,因為她擔心這一次又是白行一趟,但很快她便體會到治脊理筋的「奇效」了。
經檢查後,確定馬女士是骨骼關節向前旋轉錯了位,經過一次手法復位後,腰痛明顯減輕,連續六次治療之後便霍然而癒了。
妊娠現變化
原來馬女士的腰痛是由於妊娠、分娩造成生理性骨盆周圍的肌肉、韌帶、腹壁肌肉鬆弛,骨骼關節和恥骨聯合骨縫擴大產生變化,使骨骼關節的穩定性失效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